(上接01版)每逢调研前,市政协先组织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国家相关政策、行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等,了解全市工作部署,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市政协每年调研协商的“第一议题”。为助力漯河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带领调研组赴新疆、四川、山东、湖南、上海、北京等地食品加工企业和产业重点领域,进行深入调研。
“食品产业是漯河的主导产业,市政协聚焦全市中心工作进行调研,吃透了‘第一议题’制度精神实质,牢牢把握了其内涵要义。”作为一家食品企业的总经理,市政协委员梁彦军为市政协把“第一议题”制度与协商主业相融合的做法点赞。
打造国家级食品实验室、争当全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盟主”……翻看这几年市政协的履职档案,一件件提案、一条条建议,见证了市政协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智聚力的铿锵足迹。
据了解,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市政协开展重大协商活动50余次,组织前置学习50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重点调研报告30余份。其中,协助省政协反映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应加强对文明起源阶段的研究》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关于以文化赋能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的调研报告》等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许多意见、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方法
着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
工作基础薄弱、人员力量薄弱是长期困扰市、县政协工作的“老大难”。
漯河市政协从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入手,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主席会议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从中寻找破解“人少事多”的方法路径。
市政协提出“班子扩容、委员赋能、外脑支持、多级联动、协同办公”的创新性思路,探索实行专委会联合办公机制,专委会工作力量得到明显加强,相关做法得到省政协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市委主要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
提请市委建立市党政领导参加政协会议、活动制度,完善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订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制度,把提案办理情况作为县级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加分项,为政协履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市政协认真贯彻市委《关于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制订《漯河市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实施细则(试行)》,组织召开全市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着力打造漯河“有事好商量”协商品牌。“我们将坚持用好‘第一议题’制度,从中增智慧、明方向、学方法,推动履职之路越走越宽。”市政协主席王克俊表示。
据《人民政协报》(2024年1月12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