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打造“临颍县+漯河技师学院”“郾城区+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经开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县(区)域产教联合体,即一个县(区)人民政府与一所高职院校达成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协议,构建“行业、企业、学校、政府”四方合作机制,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提供技能人才,并就技术研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同时,依托漯河技师学院,联合市总工会成立漯河工匠学院,为广大产业工人搭建了学习技能、提升素质的新平台,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助力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产教联合体的培养模式,为企业特别是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撑,全市食品产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竞赛引领技能人才发展
2023年,我市承办了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省选拔赛、第三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鞋类设计师赛项河南省选拔赛等各类省级职业技能竞赛10场,涉及赛项18项。全年组织参加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42场,赛项322项,涵盖交通物流、结构与建筑技术等80多个专业(工种),参赛选手5000余人。
我市选手2023年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7个;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92个、二等奖115个、三等奖115个。其中,漯河技师学院选手杨奇瑞、赵亚磊、郭帅斩获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创意设计类金奖,实现了我省“振兴杯”国赛金牌零的突破。
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技能立身、技能成才的热情,我市建立政府主导、人社牵头、各方联动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并发挥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专项资金效能,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广大劳动者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技能提升行动自觉态势持续向好。
农村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为激发乡村人才活力,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通过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全市在职的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复合培养,建成一支“靠得住、信得过、干得好、带得动”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具体工作中,我市把学历教育与市人社局组织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结合在一起,采取“集中理论教学+实践实训教学”方式进行,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学员学习后,参加由市人社局组织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此举不仅提升了乡村人才的学历层次,还帮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
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获得者侯坤鹏、唐高远给予记功,对其教练团队4名核心成员给予嘉奖;评选出曾维丽公共营养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每家发放奖补资金10万元;对“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获得者一次性奖励1万元、5000元;评选出5名“漯河市技能领军人才”……
2023年,我市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奖励选树力度,出台一揽子激励政策措施,开辟高技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各类技能人才立足岗位,积极进行技术创造、技术革新等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技能成才的浓厚氛围,我市持续开展“漯河市技术能手”“漯河工匠”评选表彰活动;持续开展世赛金牌选手进企业、进校园宣讲活动,激励更多青年人崇尚技能、热爱技能、投身技能,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