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 震 通讯员 袁立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为做好今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干劲更足了。”3月4日,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会议的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奋力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争当乡村振兴“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
2024年,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高树目标,加压奋进,按照“1+4+N”(坚持党建引领+4项重点工作+多项常规性及临时性工作)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全市农机化工作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全年争取上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5000万元以上,推广新机具1700台(套)以上,农机总动力达275万千瓦。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91.6%,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小麦和玉米机收率分别为99.5%和92.1%。农机化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总目标,全面聚焦4个工作重点。聚焦粮食安全任务,抓好关键农时农机化生产,及时组织机具检修、机手培训、信息发布等,做好机具调度和作业进度统计,完善极端天气条件下应急工作机制,为全市粮食产量保持在36亿斤以上提供机具装备保障。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意识,组织开展减损技能培训,确保颗粒归仓,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聚焦科技创新,加快“河南农机云”平台建设,持续优化完善平台和APP社会化服务功能,开发上线合作社管理软件,打通市场供需沟通桥梁,提高“河南农机云”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智慧农机推广应用,打造全省农机智能化信息化先行区。聚焦“大食物观”,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提升小辣椒、大蒜、花生等特色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能力和水平,加快高效植保、产品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聚焦富民增收,采取“政府+科研院所+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机生产企业”模式,持续实施试验项目,为黄淮海夏玉米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漯河模式”提档升级提供标准技术支撑;探索“夏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做到应推尽推,亩平均增产30%以上;开展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推广,力争2024年全市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74%以上,持续推动全市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