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星期

陈铁头传奇


■于富海

在沙河调还叫“本地梆”时,漯河“五班戏”班里和王文才齐名的,就是名净李顺先生的授业恩师陈铁头。

关于陈铁头,现在能见的资料几乎没有。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又是什么时间学戏并搭班唱戏,这些基本信息就连当年编撰的《漯河戏剧志》上都没有记载。所以,他在沙澧河岸留下的只是些传闻。

陈铁头是“五班戏”早年的台柱子之一,工净行。他身材魁伟、嗓音浑厚,梆子戏唱“黑头”必备的“虎音”更是声震屋瓦。他饰演的包公形神兼具。传闻曾有观众在看过他的戏后,竟跑到戏班求其为民申冤。

陈铁头的出道颇有些传奇色彩。

说是在一次春会上,“五班戏”要和另一个班子唱对台戏。正会那天,戏主提出要看《铡美案》。“五班戏”班里行当齐全,平常就以演“袍带戏”为主,以“黑头”为主的《铡美案》更是常演剧目。于是,班子里的四梁八柱就按行当领了各自的角色扮戏。那时饰演包公的是班子里另一位专演此戏的角。他在班子里虽算不上一流,但因净行的独特,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在所有的角色都按要求准备妥当,只等开台锣鼓打罢粉墨登场的时候,戏班最忌讳的事情发生了——那位唱“黑头”的角突然称病不能出演了。

水牌已经挂出,此时再临时换戏显然已不可能。戏班里有“救戏如救火”之说,然而此时的“五班戏”里却没有能临时救场之人。演出眼看就要“塌台”。就在此时,平常在戏班子里专门做饭的陈铁头缓缓走到后台,对班主说:“既然替角找不到,不妨让我试试。”

当时,戏班子里包括班主在内的所有人都愣住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平时只会做饭的伙夫居然会唱戏,还毛遂自荐唱一般演员都不敢涉猎的“黑头”!要知道这个行当不但要有特殊的嗓音和功架,而且要有一定的外在条件。大家仔细打量着陈铁头——剃着光头,硕大的脑袋倒真的能开出个包公脸谱;膀大腰圆,包公专属的“黑蟒”就像专为他定制的。

死马就当活马医吧!班主横下心来,于是吩咐前边上场的演员人为地拖延时间,以便为后台临时顶替的陈铁头争取化妆时间。

也就在这时大家才发现,陈铁头竟不是众人想象中的“生坯子”,而是熟练地勾脸、扮相。片刻工夫,一个活脱脱的包公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了。

此时,前台恰恰该包公出场。早已扮好的四个龙套依次出场亮相。一声禀报之后,幕后竟传来了惊雷般的声音:“落轿!”

台上所有人和台下观众同时被惊呆了。大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从未演过戏的陈铁头能适时发出那惊艳的一声。总之,一声过后,如雷的掌声便响了起来。

一阵激越的锣鼓声中,令人望而生畏的包公出场亮相……

从此,一个名叫陈铁头的人一举成为沙澧河岸边万众瞩目的明星。

其实,戏曲演员不管有什么样的天赋,都必须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台。陈铁头应该是一个学过戏甚至在别的戏班已经有过相当成熟舞台经验的演员,只不过还没有机会展示自己。

总之,陈铁头成功了,一次救场让这个伙夫一炮走红,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竟和班主王文才齐名,被观众并称为“黑红二将”。曾经的一段时间,在沙河流域,王、陈二人决定了戏价的高低。说是有王文才出场,戏价就加一倍;而陈铁头不出场,戏价就降一倍。由此可见,一个伙夫临时救场之后便能在戏班和观众心目中有这样的地位,陈铁头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要不然李顺先生入班后,他那在净行极负盛名的父亲和叔父就力主他拜在陈铁头门下学艺,这才成就了李顺先生一生“活判官”的美誉。

现实中陈铁头是什么时间学的戏,又师从何人,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正如许多有名或无名的艺术家,人们或许已经忘了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所传承的文化就像默默流淌的沙澧河水,流过昨天,流过今天,流向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