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4月26日 星期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多头执法”,且看——
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郾城样板”


■本报记者 张晓甫

“来之前,村干部就告诉我需要准备的材料,一到这儿很快就办好了,真方便!”4月21日,说起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年审的事情,郾城区孟庙镇路堂村村民潘梅说。

去年9月,占地面积350多平方米的孟庙镇便民服务中心投用,10个办事窗口定岗定员,156项承办事项全部进驻。去年以来,郾城区先后投资200余万元,推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目前,郾城区9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实现承办事项全部进驻。

“多头执法”一直影响着基层治理成效,如何破局?近年来,郾城区聚焦“三区”建设,以“一支队伍管执法”为核心,着力强赋能、壮队伍、建机制、促规范、提效能,加快构建权责明晰、简约高效、运转协调、执法有力的基层综合执法体系。目前,已经实现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机构、场地、监督全覆盖,建立了“规范队伍+规范执法+条块联动+文明执法+机制保障”管理体系。

整合力量 建强队伍

“这样的考试让我们加深了对行政执法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业务能力。”在郾城区组织举办的全员学法培训班上,区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班已经举办了15期。目前,郾城区专业执法人员有132人,持证率100%。

结合2023年全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郾城区整合区直“小、弱、散”事业单位冗余编制,倾斜到镇(街道)一线,优先保障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并明确9名副科级干部担任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大队长。同时,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择有执法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一线,确保基层综合执法队伍85%以上的执法人员来自区直执法部门。

在日常管理上,该区各镇(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与镇、村网格体系套合,各网格长、网格员协同基层综合执法,实行日常巡查、线索上报、案件查处、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的闭环管理,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决定,大幅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能。

(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