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靠着开放招商,漯河打造了食品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全市食品产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特色优势愈发明显。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食品加工单位7000多家,食品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全国的五十分之一;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2类食品行业中,我市拥有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业集聚地和河南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尊商重商
成就名企名牌集聚地
“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历史上的漯河,双河汇流,舟楫便利,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商埠重镇,滋养了开放包容的商埠文化,积淀了尊商崇商的光荣传统。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漯河把开放的旗帜越擎越高,把尊商崇商文章越做越好,在吸引一个又一个行业龙头抢滩入驻的同时,催生了一批极具传奇色彩的代表企业。这些企业与漯河一起成长,演绎了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传奇故事,成就了首家中国食品名城的美名。
双汇,从沙澧河扬帆起航,一路劈波斩浪,成长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服务商,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能力,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赖。
南街村“靠玩泥蛋起步,靠玩面蛋发家”,生产的北京方便面成为无数“70后”“80后”记忆中的味道,如今更是靠着鲜拌面等“火”出国门,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卫龙集团的创始人刘卫平、刘福平兄弟,从漯河街头的一碗牛筋面中获得灵感,在这里停下脚步、扎根创业,成为中国辣味休闲食品的开创者,引领了辣味休闲食品潮流。
中大恒源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功能健康食品研发道路,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栀子黄提取企业和全球唯一的全色系天然色素制造商。
…………
回顾这些传奇企业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创业者们的拼搏奋斗,也与漯河这座城市尊商崇商、亲商安商的氛围息息相关。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秉持“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的理念,坚持从企业发展的具体困难解决起,致力提升惠企政策落实的“精度”、政务服务的“温度”、政商关系的“纯度”,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以最大诚意营造最优环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当好“店小二”。
多年来,在对外招大引强的同时,我市还注重对内狠抓骨干企业培育,通过深入实施“倍增提速”工程、“亿元企业培育”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小升规”工程,加强引导,扶优扶强,培育龙头,打造企业品牌。如今的漯河,坐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2家,8家食品企业入围河南省百强工业企业,全市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6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7个,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企名牌集聚地。
人才带动
打造美食创新策源地
吸纳12名院士,组建24支科研团队,先后突破16项关键技术,发布36项代表性成果,为220多家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60多次……作为我省唯一一个由省辖市主导建设的省级实验室,揭牌仅一年多,中原食品实验室就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机与活力,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成绩的取得,源于食品名城完善丰满食品产业发展生态的滋养,饱含着科学家团队的心血与汗水,也离不开我市求贤若渴、不拘一格,以开阔的胸襟延揽人才,打造食品领域“最强大脑”作出的积极尝试。
近年来,我市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以聚才作牵引、以用才为目的、为留才强保障,大力度、超常规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源源不断聚揽英才,积极擦亮人才金字招牌,加快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们坚持以开放包容胸怀、超常规举措招引人才。坚持“以非常之举,待非常之人”,研究出台“1+19”一揽子人才政策,超常规大力度推出《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 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进一步加快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若干举措》,放眼全国引进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持续招引青年人才、潜力人才,对顶尖科学家开辟绿色通道,让更多的智慧资源、创新要素汇聚漯河。
我们坚持以真诚换真心,用高质高效服务留住人才。对高端人才实行“量身定制、一人一策”个性化支持,推进放权赋能,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消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实行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在漯河放手拼搏、安心创业,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我们致力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施展才华舞台,用事业平台和发展机会成就人才。以中原食品实验室和河南食品科创园为依托,搭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的桥梁,设立5亿元的科创基金,创造性推出人才贷、技能贷等特色创业担保贷款,让漯河成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圆梦之地。
目前,我市院士领衔、英才会聚,高端人才招引规模空前的喜人局面已经形成。全市人才总量约40.7万人,其中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是2022年的3.7倍。中原食品实验室、金海氟硅新材料研究院、贾湖文化研究院、双汇肉类技术创新中心、际华皮革皮鞋研究院5家实验室全部由院士担纲领衔,其中中原食品实验室今年一次性招引高层次人才51人,科研人员达300多名,正在加速成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