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锋 董 燕 张晓亚 版式/付广亚
水城交融满城绿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郑重签字、交换互签,在掌声中合作双方紧紧握手……5月7日,源汇区与重庆新天泽产业控股集团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50亿元的漯河智创城项目正式落户该区。目前,该区新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57亿元。这是源汇区深入开展“开放招商攻坚年”活动,围绕主导产业精准选商招商取得的阶段性发展成果。
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源汇区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锚定市委明确的“文商旅创融合中心区、智能制造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定位和全区“一城一谷一园一片区”产业定位,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开新局,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源汇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向“新”求效 智能制造产业聚链成势
“继推出快乐酸奶后,今年4月我们又新上市了和中原食品实验室合作研发的花仙酿鲜花系列酸奶。新品上市速度快、市场反馈好,实现了产销两旺。”5月11日,三剑客总经理常小静拿着新品一脸骄傲地说。源汇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工程,聚焦企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动企业研发、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同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院校等的合作,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年,三剑客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功能益生菌酸奶的研究及在学生奶产品中的应用开发”项目进行技术合作签约。得益于实验室助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产品推向市场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快乐酸奶单品就达到1亿元的销量,销售网络覆盖河南、安徽、湖北、广东、河北、吉林等省。该企业被中国乳协确定为科技创新企业,成为全国百强乳企之一。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静脉治疗医用护理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借助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发展机遇,不断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与6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拥有研发人员146人,生产的注射器、输液器、麻醉包、输入泵、留置针等产品在同行业中稳居国内前五、省内首位。
聚焦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主导产业,源汇区以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动态完善“十四五”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快建设智能制造6个专业园区、医疗器械3个专业园区,重点抓好光电产业园、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园等“三个一批”“三个五百亿”项目建设,发挥曙光汇知康、乐通源德福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该区还将重大制造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实施专业化招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着力固链、强链、补链、延链,完善产业链条,紧盯新材料、双创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招引了汽车导航整机设备及光电产品、荣创电子信息创新孵化园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智能制造6个产业园已进驻哈工机器人漯河智能制造基地、微孔箔材生产基地以及裕鑫电子、三秦光学镜片玻璃生产等17家高科技企业;医疗器械3个产业园已进驻大洲管业、大参林、国药、海王等19个项目;千机集团无人机生产、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重庆新天泽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的新天泽智创城项目已签约落地;三剑客与中原食品实验室深度合作,年产3万吨植物基酸奶生产线和5G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正加快推进。
目前,该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2023年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2.3亿元,在科技部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6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93%。
向“绿”求能 循环经济风生水起
“项目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极大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月10日,在源汇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内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监控区,漯河城发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余占向笔者介绍,通过焚烧垃圾生产的电能转入国家电网,为省、市乃至全国用电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源汇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一个缩影。
按照“先行先试”要求,源汇区站位全市发展大局,抢抓上级支持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环保产业政策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坚持系统谋划、前瞻布局,重点聚焦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金属废料等八个门类,设置核心功能区、协同产业区、绿色生活区、发展储备区,推动产业连片集聚、集群发展,全力推动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
在发展定位上,该区深入实施“无废化利用+生态化布局+精细化管控”发展战略,依托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项目,梳理上下游链上关联企业,编制细分领域招商图谱,梳理链上目标企业,以“六职招商”为抓手,开展拜访考察、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活动,积极对接香港新华集团、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创新科技型、绿色低碳型、高成长型企业,提升招商质效。
同时,围绕做实做优服务保障工作,源汇区建立“四大办”统筹联动机制,积极发挥牵总协调作用,聚焦制约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逐一破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要素保障难题。此外,该区还成立园区运营公司,探索构建集“建、融、产、配”于一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园区共建,着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把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区打造成源汇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目前,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标准化厂房、综合服务用房、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启动,各项载体配套加快完善,6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新报批的200亩土地已经出让,宏大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国药诺达创新工厂、蓝硕再生资源等一批产业项目已启动建设。一个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良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即将完美呈现。
向“消”求兴 文商旅创融合繁荣经济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源汇区交出了喜人答卷——共接待游客82.7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3.3亿元。该区致力打造文商旅创融合中心区成效日益凸显,旅游服务产业成为繁荣经济、拉动消费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围绕“文商旅创融合中心区”建设,该区成立工作指挥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围绕提档升级,推动新玛特、丹尼斯、昌建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稳定经营,长申玉超市扩点布局5个连锁店,在河上街景区科学谋划了“一融入四打造”思路,已完成引澧入园、水街打造工程规划和夜游亮化景观工程;长申玉广场、漯河海洋馆、天禧宴会艺术中心等项目拉动消费作用明显;三栋写字楼已与颐高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建设电商大厦和楼宇经济新地标;新打造的名吃一条街、汉服一条街、水上演艺舞台、研学基地等,极大增强了景区吸引力。围绕“打造中原特色文旅小镇”定位,加大漯湾古镇景区建设力度,一期入驻商户140余家,二期建设进展顺利,被命名为全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省级休闲旅游街区。依托河上街景区、漯湾古镇景区,新谋划文旅文创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16.35亿元。两大景区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
同时,出台促消费政策措施,引导景区、文娱企业推出充值优惠、门票减免、联票营销等政策,有力推动文旅消费热起来。围绕沉浸式体验和优质服务,在漯湾古镇景区周边开发星空帐篷营地、汉服体验、沉浸式艺术婚庆等新场景新业态,打造众多网红打卡地;对河上街景区游客中心、智慧旅游调度中心等硬件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智慧停车场,提升景区周边金凤凰大酒店运营、服务水平,持续增强游客接待能力;培育汤盛温泉、漯河海洋馆、河上街运动神兽馆等消费新业态,打造长申玉购物广场、天禧宴会艺术中心等消费新场景,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服务需求。抢抓夜间文旅“黄金四小时”,在河上街景区打造3平方公里夜游亮化景观工程,全新演绎贾湖初音、召陵会盟、文宗字祖、抗战受降等漯河历史文化,培育清河相声社等活力夜娱业态,实现夜游、夜赏、夜食、夜购。
面对新征程、新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源汇区将始终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聚焦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致力推动产业发展扩能集聚,统筹城乡建设同步发展,持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楫扬帆再出发,砥砺奋进建新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源汇区委宣传部提供)
河上街景区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