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星期
科研人员每周逐株察看长势,每年都有几十个优质品种产生——
这块麦田真金贵

科研人员介绍小麦防病知识。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晓甫

一块面积不到1亩的麦田种植了1300多个小麦品种;科研人员每周都要一株不漏地察看长势,并拿着记录本收集、汇总数据……啥样的麦田如此金贵?

“这株小麦感染了条锈病,说明这个品种对条锈病的免疫力较低。”5月26日,在市农科院小麦病害检测实验基地,市农科院科研人员范志业扯掉一株小麦上的叶子向记者介绍。

火辣的太阳下,几名工作人员有的拿着记录本记录数据,有的用手拨开成熟的麦秆察看小麦生长情况。

记者发现,在这个面积不到1亩的小麦基地,有十几处小麦明显高于其他小麦。“这些较高的小麦携带各类病原菌的病原体,也叫高感植株,是用来诱导待检植株发病的。”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赵永涛告诉记者,高感植株携带了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多种病毒,在播种期就和受检小麦挨着种植。

从播种到收获,受检小麦要一直经受各种病原菌考验。科研人员每周定期观察记录数据,再对数据进行汇总,最终对不同品种小麦的抗病性和免疫力给出结论。(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