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4年6月13日 星期

柔肩亦有铁担当
——记源汇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员额法官曹玉娥
开庭审理案件

开展普法宣传

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


■文/本报记者 张丽霞 薛宏冰 图/本报记者 范子恒

核心提示

扎个顺直的马尾,双眼明亮有神,笑起来两个浅浅的梨涡……初见源汇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员额法官曹玉娥,素面朝天的她既随和又利落。聊起工作时,亲切如邻家大姐的她迅速切换到“法官模式”。

“你和别人不一样。”曹玉娥说,这是很多当事人对她说过的一句话。

她有哪些不一样?

近日,在源汇区人民法院,通过面对面交流,记者感受到了曹玉娥的特别之处。

实事求是

公平公正办案

“抱怨的、生气的、哭泣的……办理民事案件时,什么情况都能遇到。”曹玉娥说,每天她一进办公室,不同的情绪就开始向她汇集。

“别急别急,咱先来唠唠。”“唠一唠,解解心结,烦恼就消了一大半。”……

第一次见到曹玉娥的人,都会感受到她自然流露出的朴实与善意,也会不自觉地被她的笑声感染。

爱笑是曹玉娥的一大特点。无论对家人、同事还是当事人,她总是笑容满面,特别容易和人拉近距离。

爽朗的笑,是她流露在外的真诚。以诚待人,则是她办案的初心。

“老谢,我知道你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还被骗过。上访这十几年,你得到了啥又失去了啥?”曹玉娥几番利弊分析之后,老谢最终同意接受司法救助。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起长达12年的信访案件。作为法官的曹玉娥很能理解当事人老谢多年上访的艰辛和不易。抱着对上访群众负责到底的态度,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做老谢的思想工作,向其释法说理。

“老谢不仅寄来了感谢信,还在大年初一专门给我打电话拜年表达谢意。”曹玉娥说,只要真心对待当事人,他们就一定能感受得到真诚。

今年是曹玉娥在法院工作的第三十年。还有4个月,她就要退休了。将要退休的曹玉娥依然忙得团团转,并乐在其中。

“我呀,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要是突然停下来会不适应。”她说,手头的案件一件都不能落下。退休前把这些案件都办结,她心里才踏实。近3年来,她年均结案300件。

“法官会遇到各类当事人,跟他们打交道要非常有耐心。”曹玉娥说。

爱笑的曹玉娥还是个性格直爽的人。

办理一起案件时,曹玉娥数次通知一名被告到庭,但被告每次都爽约。在第三次开庭前,被告称要回老家办事。“回老家办事不可能是今天才安排的。我们几天前就通知你来开庭了。你为啥不来?”曹玉娥的一番话让被告哑口无言。

“你是不是可烦我啊?”后来,这名被告再次见到曹玉娥时,小心翼翼地问。

“我咋会烦你呢?对于原告和被告,我们会同样尊重。”听了这番话,被告颇为感动。“曹庭长跟别人不一样,心善,虽然说话直,但是像朋友一样,很亲切。”事后,这名被告说。

当事人说,曹玉娥跟别人不一样,不像法官像朋友。她心善,办理案件公平公正,让人信服。

同事说,曹玉娥亦师亦友,做事认真、靠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曹玉娥自己说,做人要善良。法官办案要尽力,要实事求是,做到问心无愧。

积极向善

真情温暖民心

“遇到没有依据乱说的当事人,在法庭上我会直接驳斥他。”曹玉娥说,她性格比较直,判案讲究有理有据。

积极向善是曹玉娥的另一大特点。

1994年,大学毕业即被分配至源汇区人民法院工作的她,是当年该院唯一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1999年,曹玉娥开始正式办理案件。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仍清楚地记得一起24名农民工维权案件。

“真没想到你会依据建筑法判案!”

“只要能够合法判决,我就能用。”

“我要上诉!”

“上诉是您的权利。您尽管上诉。”

在曹玉娥的办公室,她向记者讲述了这起案件判决后的场景。面对被告代理人的冷言冷语,曹玉娥正气凛然、毫不畏惧。

这起案件中,24名农民工给包工头打工,工程结束后却拿不到工资。面对强势的上游公司和包工头,农民工苦不堪言,便到法院起诉。

受理该案后,曹玉娥认真了解了案情。她发现,承包公司推诿扯皮;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不强,不仅没有签订用工合同,甚至不知道在为谁干活儿,更没有施工证据。

证据不足,对农民工不利,怎么办?

“打开思路,想办法。决不让农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泪。”曹玉娥告诉自己。最终,她依据建筑法中的条款规定“建筑主体工程不允许转包。上游公司将建筑主体工程转包给没有资质的人员,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作出判决,并当庭宣判。

“判决这起案件,你有理有据。我不上诉了。”当代理人提出上诉时,上游公司负责人却表示完全服判。

后来,该上游公司足额支付了农民工的工资。为了表示感谢,24名农民工特意选了当月的24日给曹玉娥送去镜匾。

“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人要善良,做法官更要如此。”提到该案,曹玉娥感触颇多,“许多农民工只知道干活儿,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好在国家对农民工的保护政策越来越完善。”

在她看来,只要积极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该院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中,她勇挑重担,大力推进民商事案件整体繁简分流,缩短了案件审理时间。

她还积极参与建立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向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坚持“访企问需、服务振兴”原则,组织法官团队走访辖区重点企业35家,通过加大与民营企业负责人沟通对接力度,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用心解难

守护民生民利

“俺打听过,您这人不赖,办案认真、有耐心,是个好法官。冲您这个人,这官司俺认输,不上诉。”不久前,输了官司的王某对曹玉娥说出了这番话。

身为法官,曹玉娥以认真、耐心出名。她办理案件坚持“案结、事了、人和”原则。

“办理民事案件说白了就是化解群众内部矛盾。化解这些矛盾纠纷,要多花一些时间、多费心血。”曹玉娥说。每次承办案件,她总是提前阅卷,弄清矛盾焦点,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耐心细致地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在纷乱的线索中理清思路。

曹玉娥审理过一起特殊的相邻权纠纷案。双方当事人是叔侄俩。侄子在建房时压到叔叔家房子地基,导致叔叔家房子裂缝。两家人因此产生矛盾。

对于这起案件,曹玉娥清楚仅凭判决收效甚微,只有调解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为此,她到现场察看,并同人民陪审员、村干部一起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

“你们之间矛盾不化解,往后怎么相处?”曹玉娥从亲情入手,前后做了8次思想工作。最终,叔侄俩同意调解,握手言和。

“我每天都被别人的烦恼围绕。但当一起起矛盾纠纷从情理上得到化解、一个个当事人在心理上得到疏导后,我感到特别欣慰。”曹玉娥说,要想办好民事案件,就要多从当事人的角度开导,帮他们解开心结。

“她庭审驾驭能力强,善于掌控庭审节奏,判断力强,擅长抽丝剥茧,尤其是面对疑难复杂案件,总能从法律法规中找出好的办理方法。”提到曹玉娥,曾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孙建磊赞不绝口。

采访中,有同事来请教曹玉娥如何办理案件。她认真倾听后,快速给出了中肯建议。

“曹庭长法律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法律条文、经典案例牢记于心。”河南许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战营说。

“我基本不操心家里的事。闺女小时候放学、上学由她爸爸负责接送”。被问及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曹玉娥笑着说。

一次周末,她和女儿一起逛街,路上时不时有人主动向她打招呼。“妈,你咋认识那么多人?”女儿好奇地问。“我也记不清他们是谁了,大多是我办过案件的当事人吧!”她说。

曹玉娥的电话号码二十多年没变。“电话号码不能换。好多当事人留着我的电话号码,时不时会向我咨询法律问题。”曹玉娥说,无论她是否认识这些打电话的人,都会耐心解答。“每一个来电都是一份信任。”曹玉娥真诚地说。

阳光爽朗、积极向善、有耐心、有能力——曹玉娥以其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当事人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玉娥姐很有耐心,很有正义感。她办理案件,当事人都很信服。”书记员王菡告诉记者。

“玉娥姐人品好。我愿意跟着她学习、工作。她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同事焦聪告诉记者,在曹玉娥的带领下,团队的凝聚力很强。

“今年10月,她就要退休了。我们一起努力,陪她跑完在法院工作的最后一程。”王菡说。

曹玉娥曾荣获“全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全市法院民事审判先进个人”“ 漯河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这些荣誉都是多年前获得的。我现在只想沉下心办案。”为人低调的曹玉娥说,大学毕业后就到了自己喜欢的单位工作,我感觉很幸福。

“柔”肩亦有“铁”担当。柔中带刚的曹玉娥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妥帖的安排。“站好岗,担好责。加紧办案,把手里的案件都办完,不给同事留麻烦。退休后,我想天南海北转一转。我这人爱说话,喜欢开导别人,准备考个心理咨询师证,走好人生的下半程。”曹玉娥说。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