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烟叶生长需要大量的水,目前他已浇了5遍水。“今年可算是感受到了灌渠的好处。灌渠派上了大用场。”陈松宇说。
“过去种地全靠天吃饭。如今灌渠直通地头,旱涝保收。目前,我们村2300亩地都及时浇上了水,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也降低了种田成本。这项民生水利工程确实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孟庄村党支部书记连书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有了灌渠的便利条件,这几年村里粮食实现了连年增产,今年他们村的小麦平均亩产在1300斤以上。相比过去,全村小麦平均亩产净增200斤以上,烟叶亩产净增100斤以上。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田的信心也更足了。
民生水利工程得民心
保和乡地形条件较为特殊,舞阳岗横亘东西全境。其中,马岗村海拔102米,为全市最高处。由于地势原因,这里地下水位较深,打井不易,成了舞阳县最“缺水”的地方。过去,由于水利灌溉设施不足,每逢遇到干旱少雨的年景,农户们只能“望天收”。
保和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何钦森说,历史上,保和乡曾经修建过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功能日渐衰退,农民抗旱浇地依然是大问题。
水是农业的命脉。看着老百姓常年为浇水吃苦受罪,当地政府十分着急。舞阳县及保和乡也把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向上级反馈,申请资金扶持。
2017年8月,经河南省水利厅批准,总投资1887万元的舞阳县保和乡马岗应急引调提水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设计总灌溉面积2.4万亩,年供水量339万立方米。2019年,该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当年就开始发挥作用,困扰保和乡多年的农田灌溉问题迎刃而解。
舞阳县水资源综合保障中心主任孙干业介绍,该项目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了保和乡的地形特征。保和乡西边的甘江河是澧河的最大支流,上游是燕山水库,水质好,水源有保障。他们通过考察论证,在甘江河右岸建设了一座一级提灌站,将河水提至灌渠,又在海拔最高的马岗村设计了一座二级提灌站和一座15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还设计了四条输水渠,可以利用海拔优势快速为周边农田供水。
“在今年夏天的抗旱中,舞阳县保和乡马岗应急引调提水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保障了灌溉用水。”孙干业说。旱情发生后,舞阳县水利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提前检修设备、清理疏通水渠,积极协调上游水库放水。在抗旱灌溉中,舞阳县水利局又加强调度,组织人员配合乡政府加大巡察维护力度,确保建有所用、发挥实效。
有了舞阳县保和乡马岗应急引调提水工程的保驾护航,保和乡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如今,这项民生工程成为老百姓口中的“致富渠”“连心渠”“幸福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