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8月1日 星期

利用AI制发虚假新闻 造谣者和平台都要担责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以来,王某通过AI软件生成虚假新闻,高峰时一天能生成4000篇至7000篇,并利用名下MCN机构的账号,陆续在某平台发布了“西安1月10日发生爆炸导致建筑、车辆炸毁,人员伤亡”等多条谣言信息。最终,王某被行政拘留5日,涉案MCN机构亦被责令停业整改。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还会因构成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将被处以最高七年有期徒刑。

近年来,公安机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处理因AI技术滥用导致的违法行为,相关案件数量持续攀升,部分案件进入司法审判程序。很多虚假新闻经警方辟谣后,公众直呼上当受骗。

为何会有虚假新闻源源不断产生?究其原因在于造假成本低、获利多。相关新闻均由AI软件生成,只需要给出关键词,软件便会自动在网上抓取相关信息,形成一段看起来信息量很大,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内容,全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此外,很多网络平台有鼓励创作的奖励机制,会向流量高的内容支付报酬,变相刺激了一些用户发布虚假、擦边等违法内容,并以此牟利。在上述案件中,王某此前编造的虚假新闻中最高一条收入七百元,警方估算其每天的收入可在一万元以上。

平台在刺激创作的同时,应履行杜绝、消除虚假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注重事前预防,谨防自媒体假冒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等,并要求用户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在显著位置标注信息来源;另一方面,要持续从完善谣言标签功能、规范账号运营、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限制违规行为获利、加大对MCN机构管理力度等方面予以常态化事中管理。同时,加强事后惩戒,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用户,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发现不同人实名注册但实为一人控制使用的违规账号,对其不当行为采取惩戒措施。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炮制虚假新闻的产业链条中,相关AI软件也是违法内容生成的重要一环,不论其主要功能是否为生成热点虚假信息,还是正规软件被违法行为人恶意利用,都暴露出此类软件存在设计漏洞。监管机关在查处散布虚假新闻行为的同时,还应对此类软件开发者是否合规进行必要检查。

据《北京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