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直有关单位举办了“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三城’建设”履职能力提升系列专题培训班。通过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广大干部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能力本领得到有效提升。为扩大外出学习成果,即日起,《漯河日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姚 肖
跟最好的学习,向最优的看齐。6月11日~15日,漯河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来自全市各县区(功能区)营商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市直相关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分管领导或业务科长等40人在西子湖畔学习好的理念、好的做法,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浙江的营商环境好在哪儿?如何好?有多好?漯河要如何借鉴?该怎样提升?问题是行动的先导。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浙大校园,全体学员热情高涨、求知若渴,都希望尽快找到破题的“最优解”。
“我们精心选择课程,还特意设置了参观践学环节,对丰富知识储备、打开视野格局、创新工作思路有很强的针对性。”开班式上,此次带队赴杭州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瑞杰介绍了相关课程并提出培训要求,希望全体学员切实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涉及自身业务的新政策和好做法弄懂吃透学到手。
据了解,此次培训采取“校内+校外”“专家授课+交流研讨”“课堂+现场”等多维培训模式,基于企业办事便利化和优化营商环境视角,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最多跑一次”到增值化改革、营商环境以评促改的地方实践、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实践路径和创新试点城市改革经验等方面开展培训。
参加培训的人员还赴杭州市上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近距离体验“最多跑一次”的线上线下优化服务;走访海康威视,探寻企业转型升级的奥秘;到杭州城市大脑展厅,(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