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8月9日 星期

情理育人 用“心”做好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董雪娟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应不断创新与调整管理理念和方法,时刻秉持“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且通过情理方式育人,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尊重和关心,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积极寻求班主任帮助,将问题有效解决。本文将对班主任用“心”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进行研究,让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情理育人 班级管理 有效方法

前言

初中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对其实施适当管理是极其必要的,这样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情理育人是一种将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应通过情理育人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尊重,主动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班级管理工作,并改掉不良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应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主体,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一、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大部分学生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模仿心理。班主任是其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重点模仿的对象,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自身综合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班主任身上的优点,能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实现用情理育人的目的^[1]。班主任应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且将自身和学生摆在相同位置,用爱交流,可有效拉近两者间的距离。在发现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与学生单独沟通,保护学生自尊心,并创造轻松的交流环境,使学生能主动表达其真实想法。班主任了解详细情况后,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可与其任课教师沟通,让任课教师多关注学生,并给予其恰当指导。若学生与他人交往时遇到问题,班主任可根据自身生活经验,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结,使其真诚友善地与人相处。

另外,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应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其合理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实现情理育人目的。在日常行为上,班主任对待学生应有爱心和耐心,尊重每一名学生,并能够与学生共同参与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对班主任形成认同感,主动配合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共同打造优秀班集体,使学生在温馨、有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二、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制订,增强其主体意识

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需要制订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情理育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

当前,初中生面临各方面的诱惑,稍有不慎,“三观”的形成就会受到影响。班主任通过制订和谐、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继而通过情理育人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及认可,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2]。因此,班级规章制度建立时,班主任可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以增强其班级归属感,共同建立民主且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如班主任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将班级规章制度细化,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客观分析,将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建议融入班级规章制度中;还可利用投票及探讨交流等方式明确具体制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决策能力,使其自觉将制度作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的标准,逐步养成规则意识,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与学生积极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心理较为敏感,他们的认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倘若未得到及时解决,学生成长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班主任应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发展情况,了解其心理和思想动向,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3]。班主任可以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积极组织班级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或让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将自身心理问题写在纸上并投入信箱中。班主任按时对信箱中的信件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每封信上分别写下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后再次投入信箱,在充分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使其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围绕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开主题班会,群策群力解决难题,避免因心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造成不良影响。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用爱打造团结班集体

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策略,‌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指导。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生理或心理存在一定缺陷的弱势群体。班主任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自立自强。其次是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这些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且因平时缺少他人关心,很容易自暴自弃。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其足够的爱和关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并及时给予表扬。此外,班主任要做学生的倾诉对象,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避免其产生消极心理。最后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家长和老师的骄傲,但其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若成绩不理想,其心理负担会比其他同学更大,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为了促进这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利用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增强其与同学之间的亲密度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促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它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班主任秉持这样的原则,不仅‌可打造出一个团结拼搏的优秀班集体,也能让这个集体中的个人健康成长。

结论

总而言之,新时代视域下,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应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起亲密而信任的师生关系。为此,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制订班级规则时让学生参与进来,促使其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规则行事。此外,班主任还应关心、爱护且尊重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巨有福:《浅析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甘肃教育研究,2024(08),第54~56页。

[2]周乔:《提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育艺术成效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4),第91~93页。

[3]冯小燕:《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J],智力,2022(02),第172~174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