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这一发现,打破了古波斯保持的酿酒纪录,把世界酿酒史前推了1600年。
…………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贾湖人创造了璀璨文明,在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拿下了11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管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酿酒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大豆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契刻符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纺织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鱼类人工养殖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鼎形器、世界上最早的绿松石装饰物。
一部典籍
传承中华汉字文明
到漯河,还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那就是许慎文化园。
许慎,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墓地位于现在的姬石镇。我市以许慎墓为核心建成了许慎文化园。许慎文化园内有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字圣碑林、汉字大道、中华辞书博物馆、“东观”藏书楼等。
许慎一生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耗费数十年心血,著成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字书,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著作。它以小篆做字头,对当时所能见到的9353个小篆和1163个重文进行了翔实的解释和记录,成为后世“重要的汉字工具书著作”和“中国最早的字典”。
《说文解字》是后人解读古文字的一把钥匙、探源古代文明的一座桥梁。其实《说文解字》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清代学者王鸣盛说:“《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曾国藩也曾评价:“许书劣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千年尘。篆文已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目新。”
许慎从传承文化基因和维系国家统一两个角度概括了汉字的政治、文化、历史地位和功用,点明了其在传承文化、维系国家统一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为后人规范使用汉字、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后人把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研究的学问称为“许学”或“《说文》学”。
焕新出新
历史文化可观可感
随着贾湖遗址考古发掘不断进行,伴着一件件珍贵文物出土,贾湖惊艳了世界。近年来,“贾湖热”兴起,成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新流量。
记者来到贾湖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圆形建筑群。此建筑群整体外形像溅开的水滴。陈列展区分为“礼乐之源”1个主题展厅和“贾湖探秘”“骨笛”“龟甲与符号”“墓葬与葬礼”4个专题展厅。每个展厅运用人工智能、5G、MR、雷达投影互动、3D动画等高新技术,让人们通过声、光、电、影全方位感受贾湖文化的巨大魅力。
贾湖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内外文化朝圣者不断慕名而来。贾湖文旅文创不断焕新出新。
在央视《中国考古大会》,音乐教授和演奏家一曲骨笛演奏,激越清扬之音穿越9000年时空……
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的古街上,青年笛箫制作师用动物的骨头“复原”了贾湖骨笛,让古乐器重奏“新声”……
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们以新创意、新技术手段制作出贾湖“文房四宝”、刻符印章、摆件、茶具、酒器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让“Z世代”爱上贾湖文化……
许慎文化园如今已成为著名的研学游基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一批又一批学生走进许慎文化园,拜谒“字圣”许慎,了解《说文解字》,感受许慎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汉字之美。每年举办的《说文解字》问世纪念活动和“三月三拜字圣”上巳祈福大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字解〈诗经〉》《字说许慎》等一批社科理论文章和优秀短视频作品推广和传播,彰显了《说文解字》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漯河连续10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说文解字进课堂”活动,培养一批批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学子走进社会,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到7500年,是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绕不过的重要节点。《说文解字》则为文字、文化和文明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绵延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贾湖文化和许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的“漯河回答”。站在新的节点上,漯河正在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带动下,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何以中国”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