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全义 朱 红
8月20日上午,漯河日报社举行2024年“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以下简称“爱心桥行动”)善款发放仪式。这标志着今年该项活动完美收官。
讲好励志故事
“爱心桥行动”是漯河日报社开展的公益品牌活动,自2011年至今已举办14季,共资助600多名学生圆梦。今年的活动有28名爱心人士参与,捐款4.87万元,资助24名贫困学生。
2024年高考结束后,“爱心桥行动”团队积极主动与全市各高中联系,掌握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名单,并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这些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团队成员冒着酷暑到学生家中采访,并把学生的励志故事发表在《漯河日报》。
7月9日,《漯河日报》06版刊发《架起“爱心桥” 温暖学子心 ——写在“我要上大学——漯河日报爱心桥行动”第十四季启动之际》一文,拉开了今年“爱心桥行动”的序幕。7月26日,本报刊发了《爱心人士踊跃参与“爱心桥”行动》。8月初,随着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发出,本报记者走进家庭贫困的学生家里采访,及时将他们发奋学习的励志故事呈现给广大读者。8月5日开始,本报陆续刊发了《吴康楠:乐观开朗 心向阳光》《梁雅楠:拼搏会让生活越来越好》《曹垭燃:学习认真 乐于助人》等报道。学习刻苦、踏实认真的史沅鑫,孝顺懂事、懂得感恩的王芳怡,热情善良、开朗温和的郭苗,无畏困境、勇往直前的张子馨,不懈努力、执着追梦的石创宇……漯河日报社新媒体转发了对这些学生的报道。这些学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爱心人士。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
伸出援助之手
今年的“爱心桥行动”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7月9日,“爱心桥行动”启动后,多位爱心人士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395-3139148,表示要资助贫困学子。其中,不少爱心人士已连续几年参加“爱心桥行动”。
6月,今年的“爱心桥行动”还未启动,爱心人士赵先生就联系记者询问相关事宜:“今年我早就开始攒钱了,就等着‘爱心桥行动’启动呢!我捐3000元吧。”8月9日上午,赵先生再次联系记者,说自己刚发了奖金,再捐2000元。
7月4日,河南富佳恩科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安凯联系记者,说去年就想参加“爱心桥行动”,但当时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于是今年早早联系记者,并捐出1万元善款。“感谢漯河日报社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帮助困难学生。希望他们不要因家庭状况而自卑,努力学习、生活。”
漯河小学副校长安童告诉记者,去年看到“爱心桥行动”相关报道时,该行动已经结束,很是遗憾。今年,她一直关注该行动,并捐出2000元善款。该校教师孙舒怡看到“爱心桥行动”的消息后,也带着孩子一起捐款。
河南孙东晓律师事务所主任孙东晓长期致力公益事业。当他获悉“爱心桥行动”的消息时,当即捐款资助一名学生。基层司法工作者王晓景在“爱心桥行动”启动当天就联系记者,捐出500元善款。
在郑州工作的爱心人士鲁军伟连续四年参加“爱心桥行动”,每年资助一名学生。
漯河五高教师刘金垒、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中心副主任赵锋涛、漯河双汇肉业有限公司农牧事业部生产副总赵新锐三人是同学,今年共捐出6000元善款。他们已连续多年参加“爱心桥行动”。“真的很感谢漯河日报社的爱心团队。你们架起的不仅是爱心助学的桥梁,还是传递温暖的桥梁。”刘金垒说。
爱心人士王占营是郾城区淞江街道五里岗小学的一名教师,平时只要有时间就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经常捐款、捐物,在今年的“爱心桥行动”中捐出100元善款。16岁的于郑宝连续两年参加“爱心桥行动”,今年又捐出100元零花钱,并且带动身边的同学崔艺凡、崔一航、范梦洋分别捐出100元善款。爱心人士栗越航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曾接受过别人的资助。在去年参加“爱心桥行动”的基础上,栗越航今年捐出了100元善款。他说:“我真切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如今,我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一定要帮助刻苦努力、有远大理想的学子上大学。”
连续多年参加“爱心桥行动”的滨河路爱心粥屋的志愿者今年捐出2000元善款。源汇区审计局的王女士连续两年参加“爱心桥行动”,共资助7名女孩。今年,她又捐款2000元。漯河市乐帮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李宁女士多次参加爱心活动,这次捐出500元善款助力“爱心桥行动”。爱心人士于洪亮一家三口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今年捐出100元善款。
“萌宝+族”河南爱之贝母婴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战鹏为困难女生捐赠了15包女性用品,表示以后还要参加报社的爱心助学活动,帮助更多的人。
源汇区空冢郭镇叶岗村梁雅楠的故事见报后,爱心人士刘女士主动联系记者:“我看了记者写的稿件后,心潮澎湃。梁雅楠考上温州大学太不容易了,我想资助她。”
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爱心人士李女士联系记者,捐出2000元善款。爱心人士马女士在去年资助两名学生的基础上,今年捐出2000元善款。爱心人士刘女士联系记者,详细询问了资助过程,并捐出2000元。一名11岁男孩的母亲,在去年资助学生的基础上,今年又资助一名学生。每年都有一些爱心人士不留姓名,甘当“活雷锋”。
点燃青春梦想
采访过程中,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学子也让记者深受感动。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后,记者感受到,他们都有一颗坚强的心。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强,他们的笑声传达了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
采访舞阳一高毕业生郭苗时,记者得知,郭苗因父母离异,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如今,爷爷奶奶年纪越来越大,抚养她和妹妹力不从心。她很小就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平时学习非常刻苦。
张依晨家住郾城区李集镇高庙张村,今年以566分(理科)的成绩被河南工业大学录取。她的父亲在她上初二时因病去世,母亲挣钱养家。张依晨表示,进入大学后,她将通过勤工俭学自食其力,减轻妈妈的负担,实现更多梦想。
在善款发放仪式上,爱心人士代表和受助学生代表发言。
爱心人士、河南富佳恩科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安凯因出差不能到场,便委托公司总经理丁校举代为发言。“资助贫困大学生,我们义不容辞。希望你们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常怀感恩之心……”丁校举在发言中说。
爱心人士代表张海登是2012年“爱心桥行动”的受助学生,如今已经参加工作8年。8年来,他反哺社会,通过“爱心桥行动”资助两名大学生,直至其大学毕业。其中一人现在是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明年攻读博士学位。张海登在发言中说:“我从‘爱心桥行动’的受助者转为资助者,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内心十分激动。2012年,我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2016年毕业后,我找到了工作。1年后,我用实习期攒下的1000元钱通过‘爱心桥行动’资助了一名学生。希望你们能够传承这份爱心,在将来自己有能力时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河南孙东晓律师事务所主任孙东晓因公出差,委托同事代为发言:“我们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一直支持教育事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我们期待受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用知识和智慧回报社会。”
三名受助学生代表杨金盈、石创宇、郭苗在发言时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怀着感恩之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争取早日成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作贡献。
善款发放仪式现场,受助学生杨金盈的妈妈陈亚翠不停抹眼泪。她说:“看到这么多好心人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深造,我心里真是感动。”
记者在与各高中推荐的学生沟通过程中,也被一些贫困学生的做法感动。他们在了解有关情况后表示,自己家里条件还过得去,希望爱心人士的善款用到更需要的学生身上。不少学生在暑假打工,为自己攒学费。
大爱无疆。“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困难家庭学子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愿爱心永远传递下去,愿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