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4年8月23日 星期

百年天桥街 悠悠绽芳华

2020年6月,全省首家志愿者党委成立

漓江路社区改造后

漓江路社区改造前

棉麻龙泰小区改造后

棉麻龙泰小区改造前

万庄村室改造后

万庄村室改造前

三尺门涵洞改造后

三尺门涵洞改造前

双汇大厦

双汇第三产业园
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际华皮革皮鞋研究院

际华3515

漯河卷烟厂

“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


■本报记者 杨 光

核心提示:

天桥街总能勾起不少漯河人的回忆。天桥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清末时期。100多年前,依托漯河“水旱码头”的便利,工商业在这里迅速发展,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天桥街一次次蝶变、一次次华丽转身,始终与漯河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如今的天桥街街道产业兴旺、经济发达,新业态亮点纷呈,勤劳聪慧的居民发展着令人惊叹的事业、创造着幸福生活。天桥街街道党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发展途径,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召陵区建区20周年。天桥街街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实际行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历史变迁 老街绽放时代芳华

走在天桥街,就像站在了现实与历史的交汇点。这里道路宽阔平坦,绿化带花团锦簇,特色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商业街人头攒动,老街巷充满历史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天桥街的发展与漯河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

漯河因水得名、依水而兴,航运的兴起曾引领商业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号称“中原商埠”。天桥街街道辖区北沙河岸边,曾经建设有漯河港1号码头。码头河堤处栽了一棵大椿树,也被船民叫作“大椿树码头”。

当年,沙河河道桅杆林立、千船待发。大批货船在漯河港码头停泊。众多商人来这里寻找商机。天桥街附近的河岸边车水马龙、各种名优特产品荟萃,一派繁华景象。

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许多货物在漯河由铁路运输转为水运或由水运转为铁路运输。漯河交通区位优势再升级,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为了方便通行,人们在车站附近横跨铁路修建了一座木制拱桥。拱桥被称作“天桥”。铁路东边的街被称作“天桥街”。

天桥街和周边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工商业发展迅速。很多老漯河人对天桥街当年的繁华景象记忆犹新:光附近制作烧鸡的店铺就有十多家。烧鸡主要销售给过往旅客,成为当时漯河有名的美食。天桥街北边有一条街叫万祥街。万祥街有一个铁路通道叫“三尺门”。据《漯河市志》记载,三尺门东边的一条路上有粮油行、土产日杂行、干鲜水果行等门店。其中,万兴隆蛋场、祥盛魁油坊两家大商号也在这条街上。万祥街中的“万祥”就取这两家商号名称的第一个字。

抗日战争时期,天桥被日军炸毁,不复存在,但“天桥街”这一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漯河航运发展迅速,从1954年开始,年货运量超过42万吨,占沙河水系的87%。漯河港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河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上下游拦河闸相继建成,漯河航运断航,但天桥街已经深深留下了漯河航运史的烙印。至今,沙河岸边还有当年航运码头的痕迹。

紧跟历史的脚步,天桥街历经一次次蝶变。1955年天桥街办事处设立。此地兴建了不少新型工厂。1986年,漯河升格为省辖市后,天桥街归属源汇区。2004年,召陵区成立后,天桥街划归该区管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桥街街道依托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以创新发展为工作主线,以追求卓越为发展取向,致力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水平同步提升,成为漯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历久弥新 华丽转身再创辉煌

老漯河人习惯以铁路为界,把市区分为“铁东”和“铁西”。过去,天桥街街道则是从市中心进入“铁东”的“第一站”。

因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天桥街街道在很长时间内保持漯河市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为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天桥街街道汇聚了漯河众多知名企业。这里有国有卷烟中型企业漯河卷烟厂、全国知名的军工企业际华3515皮革皮鞋有限公司,有远近闻名的光明路小商品批发市场。

光明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开市于1989年。鼎盛时期,市场内有商户近千家,一度成为豫中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当时,市场内每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被称为漯河的“汉正街”“小义乌”。

天桥街街道辖区还有湘江路农机农资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电动车市场等一批专营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让天桥街街道成为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一个历史街区,不应只有宽阔马路和四处耸立的高层建筑,还应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可延续的历史记忆。

位于人民路与金山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际华3515皮革皮鞋有限公司始建于1951年,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制鞋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公司拥有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厂区。这里有大量俄式建筑和东欧风格的工业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2021年,3515工业建筑群被确定为漯河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根据规划,未来3年至5年,这片区域将以“工业遗存+文化+配套服务”为统领,打造3515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园区。届时,这里将成为我市新的网红打卡地、城市会客厅。

百年老街天桥街被重新规划设计,将时光带不走的记忆浓缩成长约300米的天桥影巷。人站在这里,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穿越回上世纪。

天桥影巷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天桥街街道的由来、漯河火车站附近的变化和天桥街、万祥街等百年老街的变化,以及近年来天桥街街道辖区的发展历程。通过植入文化元素,天桥影巷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相融合,使百年老街换新颜。

家住天桥街街道罗家巷的张阿姨说,过去,很少能有人说清楚天桥街的历史。天桥影巷让大家了解了这里辉煌的过去。群众从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天桥影巷是天桥街街道大力进行老街巷改造的一个缩影。天桥街街道以“百城提质”工作为契机,通过“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根据群众意愿,结合辖区特点,投资50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启动老街巷改造工程,通过植入文化元素,依托楼体改造,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群众日常生活有机融合,实现了“老街巷亮起来、胡同文化活起来、老百姓笑起来”。

“天桥义工”志愿服务品牌叫响全国

“天桥有群活雷锋,烟厂花园做义工。理发磨刀量血压,捐衣缝补样样行。事情虽小意义大,关爱邻里显真情……”这是流传在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居民当中的顺口溜。作为在天桥街街道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民,赵国锁和苏永福没想到当初大家的义举竟然“引燃”了整个社区,并且闻名全国。

2007年9月,退休干部赵国锁与苏永福、汪东京等同志一起在烟厂花园小区发起成立了“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当时,该志愿服务队里有退休工人、退休医生、热心居民等17人。

最初,“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主要在社区义务打扫卫生,在集贸市场疏导交通,受到群众欢迎。随着主动加入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逐渐增加了理发、义诊、磨刀、修理自行车、法律援助、教育咨询、缝补衣服等服务项目,并且固定于每周六上午在烟厂花园广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天桥街街道漓江路社区的引导下,“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打造了“爱见周六”志愿服务项目。每周六,在“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的引领下,十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服务。

17年来,“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注册人数达2800多人,参加各类公益活动3万多场次,为群众理发8万多人次,放公益电影300多场次……

如今,“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范围从烟厂花园广场扩大到全市许多社区、敬老院、建筑工地。“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许多志愿服务团队前来观摩学习,管理和服务模式被复制到全市许多城乡社区,影响带动5000多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多年来, “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涌现出以赵国锁、苏永福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义工,其中多名义工被评为全市五星级志愿者、市慈善之星、漯河“十佳市民”、“漯河好人”等。2021年11月,苏永福荣登“中国好人榜”。赵国锁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最美志愿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第九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并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漓江路社区也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示范站、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等国家级荣誉。

2022年,漓江路社区还获得河南省城市社区“五星”支部荣誉,被省民政厅评为“五星”社区,成为我市唯一的“双五星”社区。

漓江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靳会杰说,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和细胞,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最后一米”。“天桥义工”志愿服务队不断成长壮大,为天桥街街道营造出“人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发展”良好氛围,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实践样本和有益借鉴。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