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3日 星期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做好学生资助 办实暖心实事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初一这一年,我的进步很大。老师们的照顾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非常感动,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学习。”8月3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姬石镇初级中学学生王小豪(化名)说。

王小豪的爸爸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生活艰难。2023年秋,王小豪升入初中,开始住校。每逢周末回家,他便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了解到王小豪家的情况后,姬石镇初级中学在确保王小豪领取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金的同时,为其减免了餐费、课后延时费等,并提供衣物、文具等物品,尽最大努力减轻王小豪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学习中,班主任及其他老师根据他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帮他查漏补缺。英语老师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帮他补习英语基础知识。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王小豪的英语成绩明显提升,总体成绩突飞猛进。

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像王小豪这样享受资助政策的家庭困难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市教育局资助中心的统一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大力开展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该区相关负责人说,在资助工作中,各校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推动各项帮扶工作落细落实,做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确保家庭困难学生安心就学。

“我们学校根据受资助学生的情况,采取免费或减免部分费用的措施,让其参加学校组织的延时服务、社团活动等。同时,学校为每名受资助学生指定一名帮扶教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湖学校相关负责人说,为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他们还邀请心理咨询师就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

该区多次召开资助业务培训会,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精准资助、规范资助工作水平;指导学校因地制宜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办法,严格规范认定程序;加强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比对,将比对后数据下发至学校,进行区、镇、校三级联动核查,实现不漏一人、精准精确;按照专项资金专款使用原则,主动与财政等部门对接,及时完成系统审核,确保“惠农惠民财政资金”按时准确发放。

2024年春季学期,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24.97625万元,惠及学生555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