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勇睿
全市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今年5月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今年以来,我市营商环境何以“风景这边独好”?这得益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推动。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职责,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着力点,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让“一个窗口高效办成事”成为常态
市委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时,定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把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纳入政治监督台账,紧盯“放管服效”改革、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以强化“办不成事”监督为切入口和发力点,紧紧围绕推动“高效办成事”落实落细,开展精准监督、跟进监督,推动职能部门以有解思维破难题、优服务、促改革。
“您刚刚办理的是什么业务?还顺利吗?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如何?有没有遇到卡、堵等情况?”前不久,市纪委监委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到市民之家开展明察暗访时向办事群众了解有关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昔日的“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已升级为“有诉即办”并嵌入“纪委监委监督岗”,由市纪委监委自主开发建设的智慧监督平台“码上监督·马上办”二维码海报显得更加醒目。
“别小看这个二维码,作用大着呢!它不仅实现了与‘有诉即办’监督窗口线上线下无缝链接,还让企业和群众的声音‘一扫直达纪委’,使监督‘时刻在线’。”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县区还立足实际,由政务服务中心定期向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受理问题台账,再由纪检监察机关实施跟进监督,抽查有关部门落实办理“有诉即办”情况、办理效果、群众满意度等,同时还与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联合检查组,通过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窗口办理事项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窗口制度有效执行,并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查处。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监督窗口累计受理投诉问题138个,监督推动解决问题97个,从而带来全市经营主体密度全省第一,企业档案迁移“一站式”办理、“证照联办”审批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事项领先全省。8月14日启用升级版“企业码”系统,实现全国互通互认,让经营主体办事更便捷。
让惠民政策“一键直达”助企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实施“政企联动、创新驱动、链群带动、服务推动”战略,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千方百计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市纪委监委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会商研判列出监督要点清单,主动约谈与惠企利企政策措施落实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联合调研机制,互通共享调研成果,提高惠企利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全程介入营商环境评价监督工作,时时传导压力、解决难题,压紧压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责任。临颍县纪委监委建立企业包联走访制度,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研判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打通政策直达的“主干道”。(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