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12日 星期

清风护“商”行


(上接01版)源汇区纪委监委围绕落实助企惠企政策建立动态监督清单,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郾城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大协作区”联动监督优势,围绕政策落实中的难点痛点开展不定期监督,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累计走访各类经营主体907家次,督促解决苏州丹梵姬商贸公司档案迁移等问题99个,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实地察看93个,推动解决卫龙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员工通勤不便等问题33个。

让新型政商关系“亲”有度“清”有为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政商关系是推动发展的基石。”采访中,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纪委监委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做到“三个纳入”:纳入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参考指标,以评促干,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党组织的积极性;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了解企业诉求,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出台、细化一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措施,抓紧抓实抓细解难题、促发展各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清单,以有力有效的监督,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市纪委监委还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列入“一把手”政治监督谈话必谈内容,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压紧压实部门责任,采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的方式,从政治上审视和发现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背后隐藏的作风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临颍县纪委监委还从企业、行业协会中优选22人担任特约监督员,为营商环境“揭短”“挑刺”,并列出政商交往10项负面清单,明确底线红线,进一步明确政商交往界限。

此外,市纪委监委还连续三年与省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开展“室地”联动监督,先后在全市组织实施稳经济促发展一揽子政策专项政治监督、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专项政治监督,促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协助职责同题共答。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实地督导检查、监督调研12次,走访企业63家,约谈相关职能部门11个,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8个,办理营商环境问题线索2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组织处理6人。

让规范的执法助力经营主体无忧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现在执法部门‘综合查一次’,半天就结束了。这样我们能有更多时间专注生产经营。”总部迁设漯河的河南王牌砂布制造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蔡培深有感触地对前来了解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纪检监察干部说,“企业目前产值已达1.5亿元,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年底有望突破2亿元。”这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的成效之一。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以政治监督“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监督台账,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便是靶向监督的重要一环。

市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联合监管制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临颍县纪委监委督促公、检、法、司将涉企职能部室整体搬迁至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做到涉企案件快立、快送、快调、快结、快执,助力企业良性发展。舞阳县纪委监委通过集中督导、评查执法卷宗、实地暗访、建立工作台账、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方法,持续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监督。召陵区纪委监委创新打造“召陵清廉监督”小程序,动态监控全区涉企行政单位入企开展行政执法、非执法类检查和服务企业情况,纠治涉企行政单位入企过度执法、随意执法、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发展大局,强化纪法约束,促进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跑。据最新公布的漯河市2024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技术制造业等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