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19日 星期

矗立在纸上的故乡
——读周瑄璞《大周表情》

■池玉枝

周瑄璞的创作深受故乡的滋养,乡情细腻而浓烈。奔腾的颍河水,葳蕤的草木,慈眉善目的老乡,淳朴的民风,一季一季的红薯、玉米、麦子,一年一年的风霜雨雪、晨曦落日,构成她的文学地理版图。

《大周表情》是周瑄璞最新创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对村民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梳理、挖掘和总结,描摹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讲述大周人的繁衍、生息、需求、纠结、伤痛,呈现大周村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大周之于周瑄璞,让人联想到其他知名作家——王安忆的上海、迟子建的冰雪北国、李佩甫的中原大地、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李娟的阿尔泰。在离乡与返乡、出走与回望、采风与深扎之中,作家身后矗立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乡。它们是地理概念,也是精神图腾。周瑄璞九岁多离开大周,被父母接到西安上学,童年生活渐行渐远,却成为她创作的酵母。人到中年的她回望故乡、亲近故园,探望在那片土地上耕耘劳作的父老乡亲,从琐碎生活的褶皱里挖掘素材、寻找灵感,表达她独特的思想和感情。她背负一个作家的神圣使命,回馈故乡的方式就是书写和呈现,给大周村注入文学元素,写大周人的高光时刻,写群众的疾苦艰辛,以文学展示村风村貌、乡规乡俗、历史脉络、发展愿景,让大地上的这个小角落被记载、被瞩目。

《大周表情》涵盖多个层面和群体:植根在大周的人,走出大周闯世界的人,荣归故里的人,回到大周疗伤的人,落叶归根的人。每个人演绎着各自的故事,传承着不同的血脉,表达着错综复杂的情感,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衣食住行、追求和向往编织出一幅现实版的、可亲可信的大周表情。

大周的表情丰富而鲜活,源于聚焦普通人的经历、情感与心愿,书写当下,书写火热的现实生活,让大周这个普通的村庄再次走入读者视野。被称为姊妹花的乡村干部贾秋风、曹秋香,和谐团结,优势互补,一天到晚闲不住。小洁和大国的爱情故事是乡村的传奇,他们经历过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哪怕命运不济屡屡受挫,也始终如一地热爱生活,在极其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绽放自我。大国英年早逝,是小洁心中永远的痛。

安清是成功的企业家,他对生意的认知也是他对人生的解读:“你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损的每一笔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家乡是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他时常回到家乡补给精神营养。梁秋菊家四世同堂、家庭和睦,让我们看到一个平凡家庭的家风、家教和尊严。朱语庆在西安艰难谋生,像一根生长在岩石中的藤,在市场的缝隙里扎根。他住过狭窄的过道房,配钥匙、卖冷饮、修自行车和小家电,吃手艺饭,赚手艺钱,受人尊重。周宗信致富不忘乡亲,对有求于他的人资助钱物并出主意、找门路。他看过山顶的风景、蹚过谷底的泥泞,人生起伏都是精神财富,凝聚成热爱生活的深厚底蕴。

周瑄璞还以一个回乡建房者的角色重回大周,人情往来、观念冲突、利益博弈、矛盾化解等贯穿始终。少小离家老大回。家人给父亲庆贺90岁生日,父亲站在大周街头却不知身在何处。“他眼里涌出一层薄薄的泪花,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大周了。下次再回来,就不是这样回了,而是装到盒里。”此情此景,再坚强的人也会潸然泪下。

“不必歌颂,也无须鞭挞。如实呈现,就是最大的热爱。”家乡承载着周瑄璞的文学梦想,大周这个微小的社会细胞是人们了解中原大地的活标本和明亮窗口。如果文化小院能够建成、她的某部作品能够拍成电视剧,大周村将会拥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大周人的日常也许会成为外人眼里的诗和远方。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