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29日 星期

碧水穿城润泽幸福漯河


(上接01版)全面启动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充分挖掘沙澧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漯河深厚的文化资源,采取“以河串湖、以堤串珠”的形式,挖坡培堤,拓宽水面,贯通道路,造园绿化。2012年,全长36公里、面积437公顷的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建成开园;2023年,全长34公里、面积520公顷的沙澧河开发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开园,两河四岸已经形成了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的生态长廊、风景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实现了漯河城市美丽指数与幸福指数的“双提升”。沙澧河风景区已经成为漯河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和广大市民的“绿色会客厅”。

如今的沙澧河,波光粼粼、水草丰盈,舟移景易、水天一色,两河四岸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绘就了一幅“城在水中映、水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秀水天来的母亲河变成了人水和谐的幸福河。一城春色半城水,景美岸绿醉游人。生活在漯河,市民真切感受到了家门口近在咫尺的美景和触手可及的幸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

美丽的沙澧河畔,常年活跃着一支志愿者队伍,他们随身携带垃圾袋捡拾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沙澧河滋养了我们,我们要保护好沙澧河。”谈及开展志愿服务的初衷,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梁广辉如是说。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着眼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水城,围绕沙澧河城区段,统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智慧“六位一体”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描摹出清流常在、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绘就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水生态底色。

系统性综合整治。为保护沙澧河优美的生态环境,我市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专项行动,重拳治脏治乱治岸,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宣传,组织青少年开展“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活动,创新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观摩、沙澧河溯源、志愿者保护母亲河等系列活动。

规范性运行管理。实施绿化养护、市政道路、景区卫生、水域保洁、景观照明、治安管理 “六位一体”的综合管护,做好沙澧河水质保护、河道清理、沿河树木花草修剪、设备维护等。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控,科学实施生态补水调水,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沙澧河生态流量和水质,实现水活水净水美。沙澧河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成为全省保护较好的河流之一。

长远性依法保护。坚持以法律为支撑、制度为保障,颁发了《漯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起草了《漯河市澧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规;建立“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等管河护水新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多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了沙澧河水质稳定、生物多样和人水和谐的有机统一。沙河滨河湿地景色宜人,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蓬勃生长,成了野鸭、鸳鸯、白鹭、鹭鸶等栖息的天堂,“夏有鱼跃,冬有鸟翔”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的健康水生态初步展现。沙澧河城区段成为漯河亮丽的生态名片。

承载文旅融合发展希望的活力之河

沙澧河交汇处,无人机常态化表演打造千机飞“只有漯河”文旅品牌;新春元灯会、春灯会、夏灯会不断丰富景区内涵,吸引大量游客;名马俱乐部的名马表演等活动带给游客全新的文旅体验;“漯河宴”美食业态延伸发展,逐步完善了景区功能……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沙澧河风景区打造的文旅文创品牌火爆出圈,不仅频频亮相央媒、省媒重要栏目,还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火遍全国、走向海外,获得大量网友点赞。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文旅文创产业发展新风口,按照“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快推进沙澧河文化风光带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文化点亮城市”的标志性工程和“消费支撑发展”的承载地。曾经的生态河、幸福河,正在成为托举漯河文旅产业发展的希望之河。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沙澧河畔,多元化文旅消费场景加速涌现,十里灯廊、百里灯河,休闲咖啡屋,房车露营基地,元宇宙光影秀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把整个景区装扮得更具烟火气息。漫步在沙澧河风景区,能够一路欣赏到优美景致、品尝到美味食品、体验到独特文化。沙澧河风光带建设效果已初步展现,不仅给游客带来体育娱乐新体验、都市旅游新风尚,对于拉动城市消费,增强城市活力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对标先进,学习雄安新区、西安、洛阳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真经”,加快推进沙澧河文化风光带提升工作,坚持以创新创意为内核,突出“灯”“河”主题,布局赏灯、游河、美食、文化体验4大业态,打造更多文旅消费新的“增长极”。

“未来,我们将陆续推出多个‘爆点’文旅项目,在沙澧河风光带沿线布局汉文化馆、食品文化展览馆、青少年科技沉浸体验馆等,打造文创街区、漯河风情街区、美食文化街区,让游客在体验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获得更多新鲜感、满足感。”市沙澧河建设运行保障中心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