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

经典诵读二十载 书香浸润一座城
——我市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谢晓龙

通 讯 员 赵培洁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0月16日上午,伴着整齐的诵读声,漯河小学五(14)班师生开启了全新的一天。如今,在我市的不少学校,每日晨诵经典诗词成为师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习惯。

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2004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共有700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有力促进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传承。我市被授予全国首家“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示范城市”称号,荣获“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推广经验 掀起热潮

2003年,市商业幼儿园、源汇区受降路小学等率先把经典文化教育引入课堂,让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一时间反响强烈。

市委宣传部敏锐发现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联合市教育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学校、社区调研,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分析研讨,决定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2004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的通知》,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迅速掀起了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热潮。

为持续提升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力、扩大经典诵读活动的覆盖面,我市邀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推广专家来漯辅导,在5个诵读示范区、8个诵读示范学校率先开展诵读活动,在各级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专栏、专题,在街头巷尾、公共场所设置经典诵读活动的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逐步把经典诵读活动从校园推向了全社会。

2005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了6届“读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万名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和20届“过端午佳节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集中诵读活动,还举办了中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演唱比赛、党政干部古诗词朗诵表演会、经典文化进家庭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也在校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诵读表演、诵读竞赛活动。

先试点后普及,建设园地,家校互动,扩大范围……经过长期的普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市逐渐为广大教师、家长和未成年人所接受,诵读经典之风吹遍城乡。

激发兴趣 增强效果

为引导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感悟经典魅力,我市在营造氛围、因势利导、寓教于乐上做文章,持续增强诵读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走进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幼儿园,“百善孝为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等经典文化语句举目可见、随处可学;有的学校利用课前、课后、课间播放诵读音频、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在游戏和文体活动中诵读经典。

我市坚持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顺应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分层实施、循序渐进,确保成效——

引导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有选择地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坚持量力而行、润物无声,以读为主,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

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背诵《论语》《大学》《道德经》《离骚》等,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内涵,边读边思考,从中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综合运用看、读、讲、赛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增强诵读效果。

“看”即经典上墙。在校园墙壁、教室墙壁、文体活动场所等张贴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氛围,浸润师生心灵。

“读”即经典诵读。每天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采取自读、对读、分角色读、接龙读等方式,师生同诵,其乐融融。

“讲”即讲经典故事。利用班级故事会、学校故事会,让学生讲经典中的故事,并由老师评点,加深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提高其表达能力。

“赛”即设竞赛擂台。定期举办班级、年级或全校性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

实践中,不少中小学、幼儿园把经典诗文融入手指游戏、拍手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体育游戏等,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感受经典。

创新方式 擦亮品牌

2024年6月5日,我市开展第二十届“过端午佳节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经典诵读活动。在主会场郾城区太行山路小学操场上,300多名小学生手擎花伞,齐声诵读《千字文》。

当天的各类节目,古今融合、创意十足,朗诵+吟唱《对话论语》、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朗诵+舞蹈《诗意节气》……师生们声情并茂的诵读搭配古典音乐、中式服装和道具,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这是我市创新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具体要求,以坚定文化自信和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通,将学校、家庭、社会打通,将全学段打通,抓好经典诵读与学校教育、文明实践、线上线下的融合,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先后印发了《漯河市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漯河市全民阅读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新形势下开展经典诵读的机制和措施,在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晨读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网络课堂等阵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参与的未成年人日均1万多名。

全市各学校共编写中华文化经典校本教材10万余册;市第二实验小学、漯河小学每年开展“读论语 拜大年”“元宵诗词”等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近万名未成年人参加;全市各学校举办春节“读论语 拜大年”“清明祭先贤 全城诵经典”“过端午佳节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等集中诵读活动及中秋诗会、诗词大会等,全市30多万名未成年人参加;推动经典诵读活动与“书香漯河”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家庭”200多个示范点;实施“互联网+经典文化”计划,开展“云上读经典,百姓齐参与”活动,全市10万余名未成年人参加线上诵读活动,同时还带动了其他市的未成年人参与……

经典诵读活动迎来了“满园春色”——我市举办全市经典诵读展演、“典籍里的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等重点赛事;推荐的《怒吼》《曾经当过兵》《一件未织完的毛衣》等作品获省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8个。其中,《怒吼》《曾经当过兵》被推荐参加全国大赛。2022年,省委宣传部举行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仪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战营出席,我市作为唯一分会场,向全省展示了经典诵读工作;2023年3月,中央文明办三局副局长吴涛一行专程到我市调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代经典诵读活动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在全国推广经验做法。

文明开新,文化向新。下一步,我市将以坚定文化自信和立德树人为目标,强化“一个统领”、坚持“三个打通”、抓好“三个融合”,全面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增强漯河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