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

将《说文解字》蕴含的饮食文化融入食品名城发展
——访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守奎
李守奎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见习记者 张 赢

“目前,漯河已经成功地将许慎文化打造成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公众心目中,许慎的名字都已经和漯河紧密相连,让人充满敬意。”10月19日,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守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次研讨会中,李守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嘉宾访谈。“这次研讨会中嘉宾访谈的环节非常出色,中外学者齐聚一堂,共谈许慎文化,非常有意义。我认为访谈不应局限于线下,还可以采取线上的方式向更广泛的公众开放,以扩大许慎文化的影响力。”李守奎说。

在李守奎看来,《说文解字》蕴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李守奎以“糊”字为例,深入探讨了汉字的构造与其背后的文化寓意。“为什么我们将‘勉强度日’称作‘糊口’?这是因为‘糊’字的起源与米的加工过程密切相关。米被磨成粉后,通过稀释的方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人们仍然能够勉强维持生存。”李守奎认为,汉字的独特魅力体现在饮食文化中,因此,将汉字文化与饮食文化有机结合,赋予文字和文化以生命力,可以推动两者相互交融与发展。

作为中国食品名城,李守奎表示漯河可以将《说文解字》蕴含的饮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饮食文化其实是一种古今传承的艺术。许多食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只是制作方法有所不同。漯河贾湖出土的古代炊具及陶器,我们可以对其复原,并将这些器具和《说文解字》中的字形相匹配。同时,《说文解字》中对食物烹饪方法的详细描述,也可以被复原,将更有助于大众理解和传播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