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加工木材。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我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从工厂走路五分钟就能到家,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块钱。”10月22日,谈及自己的工作,临颍县杜曲镇湾陶村村民徐景莲一脸幸福。
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幸福感不断增强。
湾陶村耕地全部实现流转,以木材加工为主,产业发展兴旺。村党支部书记陶保民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村里就开始发展木材加工业,几十年来,逐渐由“一斧、一凿、一锯、一刨、一(两)人”的家庭手工操作向现代化机械加工转变,产品也由粗制板材、小家什向精深加工转型。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菜板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目前,村里有12家菜板加工企业、17家板材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能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村很少有人外出务工。只要勤劳肯干,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收入还不错。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可以在村里的企业干相对轻松的活,每天收入七八十块钱。”陶保民告诉记者,村里基本没有留守儿童,民风淳朴,村民生活质量高,幸福感强。
陶江龙是土生土长的湾陶村人,家里父辈就从事木材加工行业。刚开始是为家具厂生产板材,销路虽好,但利润较低,后来逐渐转向木材精加工。2013年,陶江龙的父亲创办龙腾木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菜板。2018年,陶江龙回到村里,接手家里的公司。目前,公司有五六十名工人,日产菜板2000多个,主要销往郑州、洛阳等省内城市以及陕西、山东,新疆等地。
记者走进龙腾木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我从2014年就在这里干活,是技术工,现在每个月收入4000块钱左右。中午能回家做饭,不耽误操持家务。”“我是计件工,机动灵活,周末还能在家照顾俩孩子。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我是计时工,一天上班9小时,能挣170块钱。老板对工人非常好,家里有事的话,晚来一会儿或者早走一会儿都可以。”……采访中,工人们纷纷表示。
“湾陶村拥有悠久的木业加工历史,如今,以菜板加工为主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有效整合资源,继续探索产业发展新途径,让产业兴起来,让村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陶保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