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 赢
“还记得小时候和母亲去镇上赶集,我总会站在供销社卖书的橱窗前不走,央求母亲为我买一本连环画。村里的小孩都没有我的连环画多,当然也是我识字最早、认字最多。有时候别的小伙伴买了一本书或连环画却读不下来那些字,我便给他们读,他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赵根蒂回忆起童年读书故事记忆犹新。
赵根蒂,1973年出生于舞阳县莲花镇长村赵村,现在舞阳县供销社工作。受父亲爱读书的影响,平日里赵根蒂常常与书为伴,将书籍视为精神食粮。
赵根蒂上初中时,被金庸小说中的侠义之气深深吸引。“我最喜爱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这本书我读过好多遍,翻拍过的电视剧我全部看过。金庸先生的一系列丛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几乎满足了一个少年在成长历程中所有的憧憬。我在里面学到了侠义之道、爱国之情,这些书也告诉我要为人正直。”赵根蒂说。
1989年,赵根蒂考入河南省新乡供销学校棉花加工专业。虽然学习任务很重,但他心中对文学的热爱从未减少。平日里,他利用空余时间专心读书,或在校报上发表文章。
工作后,赵根蒂的生活逐渐烦琐。他告诉记者,刚开始被分配在车间从事体力劳动,下班后他便赶紧回家读书。通过读书、练字,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里,赵根蒂逐渐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成家后,生活艰辛,那些年几乎没时间读书,全部心思都在工作上和家庭上。但是也零零星星读了一些国内几位知名作家的书,如路遥、刘震云、贾平凹、莫言、李佩甫等,但时间有限。就像刘震云的《一地鸡毛》里所写的,生活真的就像一地鸡毛,各种现实问题在世俗的风里扑面而来,让人根本静不下来,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赵根蒂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根蒂的生活逐渐步入平稳,也有了大量的时间开始阅读和写作。阅读对于赵根蒂来说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早起晨练时,他会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听书软件读完不少作品。晚上入睡前,赵根蒂会拿起床头的书籍并浏览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诗歌。“是书籍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赵根蒂说。
“读书给我带来的影响特别大,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是读书让我爱上了写作,是写作影响了我的工作,是工作改变了我的命运。”赵根蒂告诉记者,由于热爱读书和写作,他经常发表一些作品。加上他酷爱书法,赵根蒂后来被调到供销社局机关办公室做文字与宣传工作。
赵根蒂说:“不过,读书写作对我个人修养影响最大。我年轻时容易急躁。这些年我喜欢读国学,受先贤们学识、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吾日三省吾身’,进而弥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渐渐养成了淡定、安静的性格。”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有途径接触很多经典名著。当时最流行的便是金庸、琼瑶,那些书都快被我翻烂了。”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赵根蒂并不认为一说读书就是读名著、读别的书就是不走正道。“以我最爱看的金庸作品为例,天下十八般兵器,没有说哪种最厉害。只要功夫够深,飞花摘叶都能杀敌。只要是传递正能量的书籍,我们都可以阅读。”
“还记得我第一次投稿成功是在1994年。我写的《梦醒时分》一文被当时的漯河广播电台选中并广播,编辑还给我回信夸赞我的文章。当时我信心大增,更加坚定了继续创作的信念。”后来,赵根蒂加入舞阳作家协会,开始专注读书和写作。他曾经在《漯河日报》《河南经济报》《河南诗人》《河南诗歌》《河南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中发表诗歌近120首、散文20篇。
“书籍对我来说是最美味的精神食粮。是那些闪闪发光的文字让我内心充实,活得自信、踏实。”赵根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