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娟 徐 赫
通 讯 员 张 迪 丁 伦
城市环境的干净程度,不仅关系着城市的“脸面”,还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和体验感。
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醒目的橙色制服,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坚守在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和汗水为大家清扫出一片干净的天地。他们,就是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
10月26日是我省第二十七届环卫工人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礼赞城市最美的微光,致敬最可爱的“城市美容师”,真诚地向他们道一声节日快乐,送上最真挚的节日祝福!
城市中一抹亮丽“橙”色
每天凌晨3点多,当城市还在沉睡,环卫工人就披着星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这个时间点,58岁的环卫工人孙付平就已经到万祥街开始清运垃圾。孙付平承担了万祥街等6条背街小巷30多个垃圾存放点的垃圾清运任务,每天六七吨的垃圾需要他往返十多趟。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孙付平经常被玻璃等划伤。2020年夏天,孙付平的腿部被扎伤,缝了三针。但为了及时清运垃圾,他没有请假。“手上的伤口就没断过。”孙付平满不在乎地说。
孙付平的妻子冉翠花也是一名环卫工人,主要工作是打扫街道。俩人是名副其实的环卫“夫妻档”。从事环卫工作29年来,俩人每年都是从年头干到年尾,就连大年初一也没有丝毫放松。孙付平唯一请假的时间为2017年10月。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孙付平患上了胃炎、阑尾炎和胃穿孔,需要住院治疗,不得不请假一个月。
对于自己的工作,身为共产党员的孙付平从来没有抱怨过。“只要能让城市变得更好,我们的辛苦就没有白费。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就一直干下去。”孙付平说。
事实上,像孙付平夫妻这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城市美容师”不胜枚举。
57岁的陈松华是市环卫服务中心中转站运行部维修班班长,主要负责全市85座垃圾中转站环卫设备的维修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无论严寒酷暑还是节假日,都无怨无悔奋战在维修第一线。
不怕苦,不怕累,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是陈松华的工作原则。有一年夏季,他和同事忍受着白天的酷热、晚上肆虐的蚊虫及垃圾散发的阵阵恶臭,整整忙碌了两天一夜,终于排除了一个垃圾处理点的机器故障,确保能尽快处理垃圾。
“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跟油污、垃圾打交道。夏天,近40℃的高温天气里,我们在垃圾中转站一会儿就满身大汗,衣服每天都是又湿又臭。但我们必须坚守岗位,因为一想到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就觉得一切都值得。”陈松华告诉记者。
在我市环卫一线,有3800余名环卫工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奉献精神。
真诚关爱让环卫工人感到温暖
近年来,我市切切实实通过聚焦环卫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工作有甜头、生活有盼头、社会有地位,在工作岗位上有了幸福感和归属感。
调整作业模式,为环卫工人“减负”。增加道路保洁车辆和设备,提高机械化保洁率,用机械化保洁替代人工打扫,降低人工作业强度。实行环卫工人轮班负责制,配备工具包、工作服、防暑御寒物品等。根据不同季节调整作业时间,极端天气下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推动建立更加人性化的作业体系,切实为一线环卫工人“减负”。
对全市“环卫工驿站”进行提档升级,增加通风、降温、取暖、加热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环卫工人休息区,最大限度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和休息条件。
关注职工生活,让环卫工人感到温暖。为全市一线环卫工人免费供应早餐,一些爱心人士也通过捐款、开办爱心食堂等方式关爱一线环卫工人。连续多年为一线环卫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先后组织全市环卫系统80余名优秀代表赴河南省职工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疗养。连续多年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并为一线环卫工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开展关爱女职工活动,每年为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三八”节发放慰问品等。对患重大疾病的环卫工人实施救助,申请上级资金帮扶23人次,累计帮扶资金十多万元。
多举措续写环卫事业新篇章
2024年,市环卫服务中心聚焦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市区大气污染防治,提高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整治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瘴痼疾,推动环境卫生质量持续提升。
高效施策,提升道路机扫保洁水平。即时调整环卫车辆作业方式和频次,对市区主次干道进行全区域清扫保洁;针对夏季高温时段,加大对市区主次干道、“六大周边”及国控点重点区域周边等路段的保洁力度,使用高压冲洗、机扫保洁车辆进行不间断、多频次洒水作业,确保路面持续湿润不起尘。人机结合,运用“铲、推、冲、扫、洗”等作业方式,全面开展道路保洁作业,方便群众出行;针对冬季扫雪除冰任务,提前谋划,全面部署,提早采购融雪剂400余吨,对2台撒布机、10台雪铲、13台雪滚进行调试保养,以雪为令,随下随清,24小时值守,做到雪停路净保持道路畅通。
强化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指导各区每天对市区470座公厕保洁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确保设施完好,为市民营造干净、卫生、舒适的如厕环境。高效精准调度,实现中转站垃圾清运高效、快捷,有效杜绝扎堆倾倒、垃圾堆积等现象,实现市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范清运作业车辆管理,严禁出现垃圾清运转运中“抛冒滴漏”现象,提升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加大市区垃圾中转站站内及周边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消除卫生死角和保洁盲区,定期进行站点消杀除臭,有效预防病媒滋生,减少病媒传播风险。食博会期间,提前安装60座独立移动公厕,公厕管理人员全天值守,铺设防滑地垫,及时焚香祛除异味,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强力督导,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城市清洁行动督查工作,每周对市区的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城市清洁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覆盖、深层次的督查。对全市23条市管道路果皮箱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分类统计,对点位设置不合理的路段进行调查优化。对市区大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全天候督查,尤其是对市区主要路段、餐饮街、夜市点等重点位置的保洁、垃圾收集等情况进行督查,强化保洁效果。发现问题通过“大环卫”微信工作群向各区环卫部门通报,要求及时整改,确保市区大环境卫生白天夜间一个样。
我市环卫系统将严格落实各项环卫工人权益保障政策,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力推进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让漯河人民真切看到更多变化,感受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