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由党员、技术骨干闫利军牵头的自动化硅芯酸洗项目,成功攻克自动硅芯清洗线技术难关,在全国同行业内属首创,使公司产能提升60%,每年为公司降低成本600多万元;党员陈颖参与实施的隐裂率降低攻关项目,使隐裂率从5%下降到2%左右,使公司每年增加收益300多万元……”10月28日,河南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光伏科技)党支部书记朱勇表示,公司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提升突击队后,共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28项,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这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以“红动沙澧”工程赋能非公企业攀高向强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经开区牢树“抓党建、促发展”工作理念,以党建融入非公企业治理为重点,大力实施“红动沙澧”工程,认真贯彻“1355”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队伍建设、活动开展、服务保障等全面提档升级,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红色引擎”,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融入管理
形成良性互动
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是党组织发挥功能作用的基本前提。
经开区聚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积极构建“非公企业党委—园区党委(党总支)—企业党支部—车间(班组)党小组”四级联动体系,让组织覆盖无盲区;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一体化培育”体系,实施“三培两高”工程,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优秀党员骨干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目前,协鑫光伏科技、倍佳科技、石力金刚石等企业中层以上党员比例达100%,泓一公司、旺旺公司等重点企业中层以上党员比例达90%以上。全区44家非公企业单独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全部由高级管理人员担任。
经开区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成立以长三角投资服务中心为“首”,京津冀、闽东南、珠三角、川渝四个招商办事处为“翼”的招才引智联络处,着力帮助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
经开区成立创业孵化党支部和产业党支部,对小散非公经济组织进行兜底覆盖,解决了这些企业职工入党难、没人管的问题。
融入发展
释放“红色动能”
利通液压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成4个攻坚小组,使攻坚小组成为各部门攻坚克难的“尖刀班”,完成改善项目30多个。通过食品产业链党建联盟,卫龙与中粮、金秋种业等多家企业联手,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
筑牢党建根基,释放“红色动能”。经开区聚焦食品产业链发展布局,构建“党建共建、服务共享、产业共育、机制共创、发展共赢”产业党建体系,全面打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组合拳,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围绕产业链空白点、薄弱处,建立食品产业链党建联盟,强化产业链内企业沟通互促,开展各类联建共建,汇聚非公企业合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组建产业链党建智库,建成食品研发工作站,将人才聚在链上,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市食品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强化服务平台打造,高质量建成开发区党群活动中心、非公企业党员活动中心等一批非公企业党建示范阵地。按照“六有”标准,精心打造二十余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做到制度、活动、阵地、资料等全面规范化。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积极研发攻关,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大力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品牌、创新型示范园区,全区非公企业呈现出党建强、创新强、发展强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卫龙1月至9月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9%,统一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6.4%,中粮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2%,景田、宏途、盐津铺子等企业产值均增长30%以上,非公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