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徐斐斐)装有温控、声控等感应设备的大桥模型、能够发射的航天飞船模型、漯河地标建筑玉兰大厦模型……近日,记者走进源汇区嵩山路学校小学部科技社团教室,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奇妙世界,两百平方米的教室里摆满了学生利用课后服务课堂学到的编程、人工智能、模型搭建等知识制作出的各种创意作品。
该校小学部科技社团教师袁航告诉记者,社团的核心理念在于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的启蒙与培养。通过学习入门编程知识、人工智能课程等,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还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科技的魅力、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年建校以来,嵩山路学校投入大量精力打造科技社团,不仅购入了先进的硬件设备,还引入了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积
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探索共建模式,以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的课堂上能够学到真本领、掌握真技能。在2021年举办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中,该校两名学生分别获得二等奖;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该校有18名学生获奖,其中3名学生荣获省级一等奖,并获得了参加国赛的资格;在第二十三届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该校两名同学获无人机工程挑战赛(城市穿越赛)三等奖;在第二十五届河南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该校两名学生获得科创现场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