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丹
“这个沟渠经过整修加固、引水贯通,将成为俺村2100亩农田的‘希望渠’。” 11月10日,在舞阳县北舞渡镇中山街村,看着一台台挖掘机正在对高标准农田的沟渠进行疏通整治,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天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农田沟渠治理作为畅通田间“毛细血管”、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将每年11月定为全市农田设施“管护月”,持续开展冬修农田水利专项行动,确保农田“旱能浇、涝能排”,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年汛期连续强降水期间,我市降水量居同期全省第二,农田过水面积达44.3万亩。全市上下全力以赴,24小时内迅速排除积水,受灾面积仅0.2万亩。我市相继在今年8月23日、9月2日召开的全国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工作部署推进视频会、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集中排查整治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突出“快”字 高位谋划推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工作部署推进视频会、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集中排查整治推进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全省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农田沟渠治理专项行动。市委书记秦保强深入谋划推动,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通”和“连”,集中精力打好高标准农田沟渠水系连通治理攻坚战。
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市直各有关单位及各县区政府负责同志为专班成员,统筹推进全市农田沟渠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印发了《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集中排查整治行动专项方案》《漯河市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做好协调、指导、服务工作;成立县级工作专班,制订行动方案和实施规划,明确责任,全面抓好排查整治工作;突出村级主体责任、群众主体作用,做到村“两委”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合力推进,切实把保障落实到位、把作用发挥到位。
截至目前,我市共排查沟渠3662.917公里,其中问题沟渠747.932公里,已整治疏通567.68公里,占比达75.9%。
突出“实”字 细化工作举措
按照工作要求,我市把重点村、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排查整治主体,将沟渠排查整治责任明确到人,进行逐沟渠排查整治。同时,按照农田沟渠和村内排水沟渠全覆盖原则,实行排查整治责任人与后期管护责任人“一肩挑”,由村干部或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担任,村“两委”干部组织5名以上群众就近就便配合沟渠负责人,组成整治专班;明确农田沟渠与村内坑塘、排涝河道相互连通负责人,重点排查整治沟渠互通互联,实现“小沟入大沟、大沟入河流”,打通农田和村庄排涝“最后一米”。
根据沟渠排查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分类施策、逐个解决。对属于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沟渠,原则上由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牵头完成;其余沟渠由乡、村两级完成,以村级为主体,村“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实施整治疏通;需要机械整治疏通的,由县(区)政府牵头,协调专项资金,确保沟渠排查整治有力有效。
市级工作专班组织调研指导组,对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督导抽查,并通过无人机、蓝天卫士等现代化手段高效率核实整治情况;建立日调度工作机制,定时通报各县区整治疏通情况,以县区为主体开展自查自验,全面提升整治质量。
突出“效”字
强化机制保障
在全市农田沟渠治理专项行动中,我市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农村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强化农田沟渠治理专项行动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的宣传,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排查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村“两委”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投资,参与分包沟渠,开展疏通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参与沟渠治理村干部2600余人次、群众12000余人次。
通过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引入社会资金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适时引入河南粮投、市水投公司等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和集中整治,保障专项行动资金需求。
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在推进沟渠治理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网格化管护及井长、沟长制管护机制,建立乡镇(街道)、行政村、变压器供电片区三级农田设施管护网格,做到组织建立在网格、技术服务在网格、设施管理在网格、群众自治在网格、监督整改在网格,从根本上解决后期管护悬空问题,确保农田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