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全义
成都永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是我国首次科学发掘的帝王陵,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地上皇陵。成都永陵博物馆内史料记载:“王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初八出生于许州舞阳(今漯河市舞阳县)王城岗一饼师家庭。”王城岗,曾名王常岗,位于舞阳县城东三里河北岸。
《舞阳县志》记载:“舞自大禹定名之后,历代相沿。”“夏禹时名舞阳,以邑在潕水之阳,故名。‘潕’同‘舞’。太史公书:颍川、南阳,夏禹之国。”古时,乾(干)江河自方城山来,向东北流至卸甲店入舞阳境,后改水入澧河,一支东流,绕舞阳城西南、正南、东南三面,距离舞阳城邑各三里,故名三里河。三里河曲折蜿蜒东去,故名舞水。
舞阳城正南方的三里河,有一泉,水涌如舞,故名舞泉。有诗《舞泉》赞曰:“黄河名巨浸,派分舞泉水;秋月正当空,下照清见底。百折无一迴,滔滔向东注;入海会神龙,散作天下雨。”又有诗《舞泉清流》赞曰:“源泉混混无时息,岸畔旋归三里河;一派清流频辗转,四时和气自婆娑。能穿大地为琼液,解入长淮作碧波;千古邑名由此始,至今官宦守廉多。”
舞阳城东约一公里处,三里河北岸,有一村叫王常岗(即今之王城岗),因东汉横野大将军王常出生于此,故名。
混沌少年传奇故事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天下之势风起云涌,大唐王朝风雨飘摇。
那时,王常岗村有一户人家,当家的名叫王庆,膝下有一女儿。在动荡年代,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因离舞阳城比较近,祖上几代人以卖烧饼为业,日子过得倒也有滋有味。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初八,春意料峭,乍暖还寒,傍晚还飘起了雪花。王庆在舞阳城卖完烧饼刚进家门,就听到“哇”的一声婴儿啼哭,原来是妻子生下一男孩。王庆高兴万分,为孩子起小名行哥。王庆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像王常一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遂取大名王建。因有王常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该村尚武之风颇浓,孩子们从小就练习武功。王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身强力壮,并学会了一些兵器的使用方法,成为村里的“孩子王”,颇具将军风范。
据史料记载,王建身上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清代吴任臣撰《十国春秋·前蜀一·高祖本纪上》记载有前蜀高祖王建“龙穴葬父”的故事。
王建年少时,王庆不幸去世。王建在村南挖了一个很深的墓穴葬父。王建把父亲的棺材放进墓穴,刚要用铁锹封土,谁知一转身,发现棺材自己跃了出来,把王建吓了一大跳。他以为父亲显灵了,赶紧对着棺材磕头,又烧一些纸钱,准备再次下葬父亲。
这时,突然有个白发白须的神仙从天而降,生气地对他说:“无知小儿,这里是埋葬天子的龙穴,岂容你这小民在这里葬人?”王建不禁心中大奇,顾不得哭父亲,好奇地察看墓穴,并再次把棺材放进墓穴中,谁知棺材又自己跃了出来。
这下可把王建惹恼了。他朝神仙嚷道:“什么天子龙穴?我今儿非要把父亲埋在这里。”他第三次把棺材放进墓穴。王建瞪大眼睛紧张地盯着棺材,怕它再次跃出,等了好大一阵子,未见动静,赶紧用铁锹封土。
这一幕把旁边的神仙看得一愣一愣的。神仙仔细观察墓穴中的棺材,又上下打量王建一番,若有所思,然后对王建微微一笑,遂驾祥云而去,留下王建自己犯嘀咕:“难道我家要出真龙天子?”这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不禁连连摇头,继续埋头封土葬父。
在古代,传说皇帝登基前都会有祥瑞征兆,以此来证明“君权天授”。这个传奇故事寓意王建以后要当皇帝,作为传说在史书中颇有影响。
被武当道长点拨后“豹变”
有史料记载,王建曾因为盗窃、贩私盐被捕入狱。记者在王建故里采访时,村民说,王建少时正直,是因为行侠仗义打死坏人才入狱的。无论原因如何,王建入狱这件事,史料中确有记载。
《十国春秋·前蜀一·高祖本纪上》记载:“未及,被罪系许州狱,吏纵之去,亡匿武当山。遇僧处洪,以相术奇建曰:‘子骨法甚贵,盍(何不)从军自求豹变。’建感其言,因隶军于忠武。”《蜀梼杌》记载:“被重罪系许州,而狱吏纵之使去。武当僧处洪谓曰:‘子骨相异常,贵不可言,何自陷为盗?’建感其言,因隶军于忠武。”
王建到底为何入狱呢?据传,有一天,王建路过邻村,看到一无赖欺负一姑娘,想要教训一下无赖,岂料遭到无赖反击。练武出身的王建怒火中烧,对无赖一顿猛揍。因他出手重了些,无赖竟然倒在地上断了气。出了人命,王建被捕入狱,被关押在大牢,并被诬陷盗窃、贩卖私盐。贩私盐是重罪。在官府大堂上,王建辩称自己是行侠仗义,无赖之死纯属咎由自取,对盗窃和贩卖私盐的指控打死不认。村民也联名作证,王建并无劣迹,确属行侠仗义,并列举了无赖在附近的恶行。
狱吏孟彦晖(此名字出现在《蜀梼杌》中张唐英对王建的评价部分)见王建气宇轩昂,隐隐有帝王之相,不似鸡鸣狗盗之徒,平日对他比较关照,也没用大刑。在一天夜里,他偷偷把王建放了出来。王建重获自由。
王建脱身后,隐姓埋名逃亡到武当山当了一名道士,白天干些打扫庭院、担水劈柴的杂活,晚上就找个僻静的地方练练功夫。
忽一日,武当道长处洪偶然看到正在干杂活的王建,见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骨相清奇,不由大为惊奇,运用自己擅长的看相术仔细打量一番,觉得此人前途无量,似有潜龙在渊之兆,就上前盘问。王建不敢隐瞒,把自己的来历一五一十禀告给了处洪。处洪沉吟一会儿道:“从骨相上看,你是大富大贵之人,非池中之物,不该待在这小地方,何不从军为国效力,也好立下战功,得个富贵前程。”王建听从道长的指点,前去许州投奔忠武军。
王建投奔了谁呢?不同史料有不同说法。《旧五代史》记载:“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侯。”《十国春秋》记载:“久之,节度使杜审权拔(王建)为列校,从讨王仙芝,有功。”唐时许州(今许昌)为中原雄镇,置节度使,建号忠武军,守国抑暴,收功弭乱,名噪一时。杜审权,字殷衡,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进士及第,唐朝宰相,人称“小杜公”,曾兼任河中、忠武军节度使。《资治通鉴》记载,乾符元年十一月,满朝大臣给唐僖宗上尊号,称圣神聪睿仁哲孝皇帝,改元。十二月,濮州人王仙芝聚众数千,在长垣发动农民起义。王建投奔忠武军,追随杜审权讨伐王仙芝,屡立战功。
据《十国春秋·前蜀一·高祖本纪上》和《蜀梼杌》记载,在一次战斗中,王建被重重包围,率部左冲右突,奋力拼杀,从上午一直打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不少战马因极度疲惫纷纷倒地而亡。王建所骑的战马也力不能支,倒地暴毙。王建在地上用剑护体,拼死一战,眼看就要血洒战场。危急关头,援军及时赶到,王建转败为胜。打扫战场后,王建准备把自己的战马就地埋葬,却发现战马身体里似有动静。他赶忙用刀把战马剖开,看到马的心脏竟然在跳动。他把马心切割下来,这颗心脏竟然自己在地上打滚。在好奇心驱使下,王建剖开马心,但见里面一条小蛇“嗖”地飞进草丛,再也寻不见。王建非常惊异:“或者这是一条小龙?”想到这里,他暗暗窃喜。
王建有武功底子,作战勇猛,在军中不断得到晋升。后来,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到蜀地避难,王建因勤王护驾有功被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