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近日发布,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6℃至10℃。其中,部分地区将同时伴有明显的降雨、降雪过程。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伴随而来的安全健康影响不容忽视,重点人群要做好健康防护。
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易出现哪些健康风险
诱发原有疾病加重。寒冷会促使血管收缩,加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症状,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增加,并为病原体入侵提供有利条件,继而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事故和伤害。雨雪天气可导致道路湿滑、积雪和路面结冰,增加交通事故和行人跌倒的风险;积雪导致临建设施不稳,会增加坍塌、坠物等安全隐患;若伴随寒潮,室内取暖不慎还易增加一氧化碳中毒发生风险。
冻伤。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手、脚、耳朵和鼻子等肢体远端或外露部位容易出现冻伤,症状包括局部皮肤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严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
失温症。若长时间暴露在极冷的温度下,体温会下降过快导致人体深部温度低于35℃的状态,可出现打寒战、感觉减退、呼吸心跳减缓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失去意识。
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雨雪天气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有三类:第一类为敏感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等;第二类为患有基础性疾病、行动不便的人群,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精神心理疾患人员等;第三类为特定职业人群,如司机、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
如何做好安全健康防护
1.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雨雪天气中。减少外出,根据天气预报提示合理规划出行。必须外出时注意增添衣物,使用雨具、围巾、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尽可能缩短户外活动时间。敏感人群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不宜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若有锻炼习惯,可在室内进行。
2.居家安全保暖。正确使用室内供暖设施,选择适当时段合理通风,防止火灾及一氧化碳中毒发生。
3.降低外出安全风险,掌握雨雪应对法则。外出行走采取防滑措施,不穿硬底或光滑底的鞋,小心慢行,谨防跌倒。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和老旧建筑物、老树等不安全的区域,避免砸伤。远离结冰的水面,以免跌入水中。
4.增强健康意识,关注自身不适症状。注意饮食,适当补充能量,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品,避免醉酒露宿街头。若出现颤抖、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等症状,应立刻转移到室内温暖处,保持衣物干燥,优先为身体中心部位(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取暖;若冻伤、身体失温症状进一步加重,应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