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晓晓)12月3日,省水利厅组织《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到我市进行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专题采访。
采访组先后到河南清泉凯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黄龙湿地公园、南街村等地采访,详细了解我市工程效益发挥和生态环境、水质保护等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是我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通水第十年。自2014年12月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试通水以来,十年间,南来之水穿山越岭,奔流入漯,累计调入我市7.3亿立方米丹江水,成功破解了我市吃水难、用水难的困境;十年间,通过南水北调干线10号分水口门、17号分水口门退水闸,超6000万立方米水流入我市本地河湖,全市国控沙河、澧河、颍河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
据了解,目前我市9个城市水厂中有8个使用南水北调水,全市受益人口约15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