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薛宏冰)12月3日下午,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共青团漯河市委、市妇联,举办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及犯罪预防的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会上发布了《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及犯罪预防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通报了5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典型案例。《白皮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法院受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强奸、侵财类案件多发。
为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市法院均设立了少年法庭,由专业团队统一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这些法庭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且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官及法官助理组成,确保审判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制订了《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绩效考核方案》,激励工作人员积极能动履职。
在审理过程中,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依法适用非监禁刑处罚;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则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
《白皮书》还展示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延伸帮教、创新普法宣传等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创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妇联、团委等部门紧密合作,为罪错未成年人、受侵害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社会治理和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并指派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辅导,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在普法宣传方面,市中级人民法院注重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推进犯罪前端治理。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以青少年维权岗及法官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为着力点,常态化开展普法工作。目前,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和源汇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作为国家级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开展普法宣传,全市法院共有百余名法官及法官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编写典型案例及普法教材、开展专题教育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