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在不远处的河南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上,全新包装的薯片、鹌鹑蛋正源源不断地快速输送。厂房隔壁,公司二期项目正在火热施工。“我们现在是一边满产运行,一边加快二期北方区域物流中心和肉脯生产线项目建设。”该公司行政负责人薛明指着公司项目规划图介绍,按照公司“一基地两中心”发展规划,明年将启动三期建设。
来的不愿意走,没来的将其作为进军北方市场重要投资地,经开区食品名企扎堆集聚,发展热情高涨的秘诀是什么?
“完善的产业体系。”这是多家经开区发展食品企业都说到的一个原因。
经开区始终坚持食品产业“定海神针”地位不动摇,以国际食品产业园的建设为载体,做好“食品+”产业链集群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食品产业由“食”字号逐步向“健”字号、“药”字号、“妆”字号转变,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形成了以15家国内外500强企业为龙头、35家行业百强企业为支撑、400多家食品企业竞相发展的丰满产业生态。围绕休闲食品产业链,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在做大做强调味面制品、魔芋制品、卤蛋制品的基础上,继续丰富烘焙糕点、膨化类、休闲卤制品等休闲食品种类。围绕食品辅料产业链,锚定主食、休闲食品、预制菜及功能食品、保健食品、未来食品,以“药食同源、食品大健康”为方向,加大对嘉吉果糖、恒瑞淀粉、青山科技、九丰香料等辅料企业的支持力度,使食品辅料产业每年增速在30%以上。围绕智能食品装备产业链,重点招引智能食品装备头部企业,打造国内智能食品装备品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专业园区。围绕功能食品产业链,将“食药同源”理念贯穿产业链各环节,推动鸿博药业成为市级“链主”企业,实现3家以上传统食品企业向功能性食品企业转型。同时,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文化旅游,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断提升食品产业发展能级。
“今年以来,我区聚焦全市三大产业集群‘11+8’产业链,狠抓国际龙头型、基地型重大项目引进。目前,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形势,研究出台了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探索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市场化中介委托招商等新路径,引导更多企业落户经开区;在国际食品产业园建设起步区,进一步完善建设运营机制,建立“管委会+公司”合作模式,全面加快道路及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边建设边招商,通过调整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年底前又将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签约入驻,为经开区打造知名食品企业集聚区、丰富品类、延伸链条、完善生态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产业链群集聚效应凸显,食品、智能食品装备制造、液压胶管产业加速向高端化迈进
在经开区超高压流体技术创新产业园漯河利通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全液相超高压食品解冻灭菌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
“相较于传统灭菌方式,超高压能够更加彻底地解冻和灭菌,让食品有更好的味道、更高的营养价值、更长的保质期。”该公司董事长秘书何军介绍道。
从制造液压软管到高分子材料改性的高值利用,从发展市政管网工程全产业链服务到为食品企业提供灭菌服务,一张超高压流体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全景图已然绘就。
“我们目前以超高压流体装备制造为主,巩固并扩大工程机械、煤矿机械、工业装备领域市场,开拓进军汽车、市政工程装备、食品灭菌、5G+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市场。”何军说。
在利通液压带动下,江苏拓士达高分子材料、香港国泰达鸣精密机加工等配套企业纷纷入驻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
这背后,是经开区聚焦“高端制造链群引育示范区”建设,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针对各产业链条,精心遴选并确立集成效应显著、引领作用突出的“链主”企业,集中配置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资源,并予以重点扶持的结果。
围绕项目建设,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基金、社会资本等多种融资手段,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
围绕政策导向、主导产业、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4个关键,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集中一切资源,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今年以来,经开区共实施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994亿元。以项目化带动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链群效应日益凸显,经开区成功获批全省产业集群发展试点开发区。
这一佳绩的铸就,“链式联盟”服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搭台建立产业链供需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对接区内企业有效供需,形成产、供、销内循环,分类实施定向“定制”服务。
目前,经开区产业链供需联盟覆盖食品企业400多家,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企业100多家,共组织开展对接活动15场,促成上下游企业间合作项目120余个,实现了主要原材料、添加剂材料、包装材料等区域内循环、相互支撑,保障了企业平稳运营。
新质生产力动能强劲,在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大局中争一流、挑大梁、作贡献
新形势新变化,传统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的快速迭代,如何竞逐新赛道,实现“腾笼换鸟”?经开区蹚出一条向“新”之路……
在漯河隆谷食品有限公司,数据成为食品企业新的生产要素。
依托 Python (爬虫技术)抓取大量数据,以此洞察消费者需求,隆谷食品的产品研发实现了从“我觉得”到“你想要”的华丽转身。手作老面小笼包一推出就在抖音平台上掀起抢购热潮,销量直线攀升至全网第一;淘气米糕、多彩缤纷米馒头等新品也不甘示弱,凭借精准定位在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新”上要发力,“旧”上也要升级。
踏入位于食品装备园区的漯河恒丰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仿若开启了一场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奇幻之旅。在宽敞明亮的车间内,一条休闲食品全自动生产线正进行组装作业,宛如一条科技巨龙蓄势待发。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休闲豆制品全自动生产线,从原料初加工到成品精美包装,全程自动化无缝衔接。”漯河恒丰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彭浩向记者介绍,“我们与双汇、卫龙及其他本土食品企业都有合作,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在食品装备产业园,像恒丰机械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家。在经开区的牵线搭桥下,它们深入了解本地食品企业的生产流程与需求,凭借自身在机械制造与智能化技术方面的优势,为传统食品企业量身定制设备升级方案,大力推进“智改数转”进程。食品装备产业园也由此成为食品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经开区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经开区积极引导企业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实施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以工业3.0为起点、工业4.0为标杆,“一企一策”加快改造进度,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对标、上云等工作。截至目前,经开区今年共创建省级智能工厂(车间)6个,全市占比46%,位居全市第一;卫龙被评为“国家级5G应用安全区域标杆”,成为全省唯一上榜项目,并获评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利通科技获评省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实现全市“零突破”……创新发展在经开区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新的动力在积聚,新的活力在迸发。“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一熠熠生辉的称号,在不懈的努力与奋进中愈发闪耀夺目。经开区,正以海纳百川之势,吸引各类创新要素纷至沓来,为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与产业化营造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