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

一渠碧波润沙澧
——写在漯河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际
临颍二水厂泵房

南水北调调度室

检查自动化设备

助力食品产业发展

舞阳水厂泵房

漯河市第八水厂超滤膜车间

线路巡查

引水补源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吴刚华 刘 磊

今年是我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通水第十个年头。2014年12月,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试通水,7.3亿立方米的丹江水穿山越岭,奔流入漯,成为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不可或缺的供水“生命线”。

提质优化,构建水资源配置格局

漯河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水源不够、水量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十年来,清澈的丹江水从根本上减轻了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升2.91米;2023年12月,我市地下水水位上升幅度居河南省第一位。全市9个城市水厂中,8个城市水厂使用丹江水,受益人口约157万。特别是我市大力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让37.6万农村居民喝上了丹江水。群众普遍反映,用上丹江水后,家里的水垢少了,水的口感也比以前好多了。

引水补源,加快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清冽甘甜的丹江水不仅减轻了我市水资源短缺压力、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还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十年来,超过6000万立方米的丹江水经过南水北调干线10号分水口门、17号分水口门退水闸流入我市河湖。全市国控沙河、澧河、颍河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持续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整治、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了黄龙渠、五里河、荷塘湖区和桃花潭湖区等水系景观,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依托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临颍县建成了集蓄水、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黄龙湿地公园。如今,黄龙湿地公园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打卡地,还成功入选水利部第四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南水”赋能,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漯河是中国食品名城。水质的改善,不仅造福了广大市民,还助推了我市食品产业发展。南街村集团豆腐厂得益于“南水”的及时进入,提升了产品品质,摆脱了生产困境。目前,该集团26家企业全部改用丹江水。漯河市第八水厂是专门服务经开区的供水企业。该水厂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而建,目前日供水2.8万立方米,几乎全部供给辖区的食品企业。如今,“南水”已经是经开区招商的金字招牌。位于经开区的加多宝(河南)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在选址时,对多个备选地的自来水、地下水样品进行化验,结果显示“南水”二次处理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好。近3年来,该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合同金额达700多亿元,其中国内外500强和细分行业头部企业投资项目超50个。目前,双汇、卫龙食品、太古可口可乐等120余家企业都用上了丹江水。在“南水”的加持下,“美味漯河”正不断提香增味,“食”力绽放。十年来,漯河食品产业迅速崛起,总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国的1/50。

强化管理,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通水以来,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坚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维护工程“三个安全”。构建三级运行管理体系,完善供水调度、巡查值守、设备操作、日常养护等制度,制作11部岗位操作教学视频,分步骤讲解运行管理作业流程,实现标准化作业目标。科学调度水厂供水量,供水量持续攀升,水量分配指标达成率居全省前列。帮助水厂完善拦藻设施,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对水质进行全面“体检”,我市南水北调水质始终保持Ⅱ类标准。建立“人防+技防”网格化巡查体系,划分120公里线路“责任田”,十年来开展沿线巡查1400余次。搭建全省首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信息化平台,通过风险“四色”等级划分和隐患闭环管理,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换。通水至今,工程运行始终平稳安全,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近年来,该中心先后被评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省级节水型单位、全市无烟单位等。今年11月26日,该中心被人社部、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图片由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