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

李集镇有个“五老”说事团


■本报记者 孙 震

“两好搁一好。双方各退一步,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12月13日,在郾城区李集镇李集村,“五老”说事团成员王红德耐心地说。

李集村两户居民因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了解情况后,王红德深入矛盾纠纷现场,安抚当事人。经过多次协调沟通,双方达成协议,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今年以来,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李集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基层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发布招募令,成立了30人的“五老”说事团。“五老”即老干部、老党员、老乡贤、老退伍军人、老教师。他们德高望重,无论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还是经济纠纷、婚姻纠纷,都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挥熟悉人和事、了解社情民意等优势,“软化”激烈情绪,巧解矛盾。

“五老”说事团开展了哪些工作?“‘五老’说事团成员不仅是调解员,还是排查员、宣传员。”李集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老”说事团成员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家中,把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屋内院落。前不久,“五老”说事团成员何新炎在走访中得知两名村民因债务问题产生经济纠纷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充分运用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公序良俗等,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使双方当事人签订了和解协议,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五老”说事团调解矛盾纠纷92件,调解成功90件,调成率达98%。

“五老”说事团成员还经常走村入户,开展以案释法宣讲,聚焦群众身边的婚恋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和解读土地保护法、婚姻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一对一解答群众的疑惑和问题,开展有重点、接地气、惠民生的法治宣讲活动。

下一步,李集镇将按照“守底线、补短板、固根本、扬优势、创亮点、树品牌”总体思路,着力提升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用依法治理守护万家灯火,以公平正义聚拢人间烟火,以一域之安护全局之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