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我们全面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具体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市委要求,从实际出发,高树目标,加压奋进,凝心聚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保持全面领先、持续领先的好态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市发展实际,我市发展既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又存在巨大可作为空间。为此,市委设定了明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高于全省增速1.5个百分点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信心决心,同时设定研发投入强度2.7%预期目标,为我们顺利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科技支撑。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改革理念、问题导向,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重点要把握好“六个共振”。
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共振。要在供需两端发力,打通供需对接的堵点,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良性循环。补齐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以“两新”政策为牵引,加
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城市消费和乡村消费、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四个同步抓”,推动文商旅创资源共享带动“五聚”,激发消费活力。
稳住基本盘和壮大新动能共振。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三次产业竞争力系统重塑、价值链整体跃升,投资、消费、出口、物流“四个拉动”协同发力,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效益等持续提升。建强中原食品实验室龙头带动的“三位一体”创新高地,以创新创造为起点、产品产业为落点,以集成式科创服务为纽带,以科创金融的突破促进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优势再造和抢滩布局共振。要深化基础再造、资源整合、战略重组、功能完善,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巩固已有优势、培育新的优势、挖掘后发优势、集成综合优势。增强标准意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食品产业优化升级,组织力量建立食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透明工厂”标准,打造“漯河食品最营养健康”的鲜明标识,让消费者眼见为实,把漯河打造成让消费者安心的首选地。
用好政策和深化改革共振。坚持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协同推进,发挥“政策计算器”作用,增强政策协同性,为深化改革助力;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解决政策落实“中梗阻”问题。鼓励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主动探索、先行先试,梳理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走出去”和“引进来”共振。坚持内贸和外贸、进口和出口、传统贸易和新兴贸易一体发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向发力,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练好内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市场。依托河南食品科创园、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实行“科研团队+产业项目”“带土移植”模式,把龙头企业请进来、把配套链条带过来、把知名品牌聚过来。
主动“防”和彻底“化”共振。要守牢底线,对敏感事项抓早抓小、“事不过夜”,提前研判风险、配备力量,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发挥政策引导保障和支撑作用,推动清“五高”由“瘦身健体”向深度加力、赋能发展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蓝图绘就,来年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加力推进现代化漯河“二次创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