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占全省二十分之一、全市五分之一;形成烘焙膨化、饮料饮品、面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大健康6个重点产业链。
打通从原料基地、面制品加工、休闲食品生产、食品天然色素提取到休闲食品研发、检测、包装、营销等农业全产业链条。
从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到中国休闲食品之都,临颍县是如何做足休闲食品文章,将其发展为全县支柱产业的?
记者站在临颍县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小麦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为广袤的田野披上一层绿色的外衣。
临颍县在粮食种植上表现出色,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来源,吸引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来此投资兴业,逐渐形成了“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的发展模式,催生了规模庞大的休闲食品产业集群。
为进一步做强休闲食品工业,临颍县按图索骥、精准招商,严格实施“六职+全员”招商模式,瞄准国际国内500强、行业前20、中国驰名商标等,根植闽东南、深耕珠三角、发力长三角、巩固京津冀、开拓川渝湘、突破鲁豫陕,大力招引一批投资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烘焙膨化、饮料饮品、面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大健康产业集群。
民以食为天。社会发展进步到今日,食品已逐渐成为传递文化、追求健康的重要载体。临颍县深度挖掘“休闲食品+”文化内核,以休闲文化浸润食品产业,将休闲食品与文旅、文创、健康、消费融合,发展包含展销、餐饮、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新型业态,挖掘繁城牛肉、繁城羊肉汤、黄连城牛肉、窝城烧鸡等地域特色美食,持续擦亮休闲食品品牌,实现休闲食品之都向美食城延伸。
聚焦我市提出的“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临颍县一方面夯实产业基础,依托中大恒源、玛士撒拉等大健康引领企业,实现休闲食品与食药同源深度融合,推动休闲食品更健康、更高端;另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加快打造预制菜“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推动形成一批以南街村集团、颐海海底捞为引领的未来食品产业集群。
提升免疫力的蜂胶、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沙棘原浆……在临颍中优大健康产业园,各种功能性食品应有尽有。这是中大恒源与优德集团强强联合打造的大健康产业园,目前正按照市委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和业态,加速向建设大健康产业城转变。这将对漯河食品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提档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抓创新促提升
智能制造集聚区前景广阔
12月13日,记者在临颍县铜基新材料产业园看到,金普森公司的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挤压成块的再生铜投入废旧铜熔化炉,随后变成一盘盘色泽金黄的高纯度铜。“公司主要生产铜线材、合金复合铜线等。这些产品在各类电气、化学工业、射频电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临颍物流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永强告诉记者。
2023年,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河南省培育壮大先进铜基材料产业等重大机遇,临颍县高起点谋划了总投资103亿元、总占地1096亩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园。聚焦上下游协作和产业链集聚,临颍县精准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企业。目前,启晨金属、豪灿金属等回收企业,舜骅新材料、金普森金属等铜压延企业,虹峰电缆、众通电缆等线缆企业已实现投产。2024年1月至10月,共实现产值176亿元,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功能配套完善、上中下游贯通的新兴百亿主导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铜基新材料链式布局成效显著,精密制造也正加速迈入“精密智造”。为建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临颍县高标准规划建设高端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集研发、科创、商务、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园区,推动建泰精密科技由智能车间向智能工厂、智能园区升级,由生产手机配件向精密组件转型,由传统铝合金材料向钛合金等新型材料延伸,由苹果单一合作伙伴向华为、OPPO等群体多方拓展,由代工基地向产研创新基地转变,着力打造国内知名高端手机零部件生产基地。
在智能家居产业方面,临颍县发挥板材供应、行业标准等优势,大力招引知名智能家居及配套企业入驻,依托鼎信木业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本土企业由板材加工向家具配件、成品家具等转型,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擦亮“中国实木家具材料产业基地”等招牌。
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一批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价值提升。漯河建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颍川新材料、豫中新材料、虹峰电缆等企业陆续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省单项冠军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瞪羚”企业、省级绿色工厂、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1月至9月,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4.3%,位居全市第一。
特色亮点突出
乡村振兴示范区活力四射
王岗镇的辣椒、三角村的白鹅、吴集村的大蒜、潘牛村的花卉、英王村的甜瓜……在临颍县,不少镇、村立足自身优势资源,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培育了自己的特色农业品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振兴之路。
12月13日,记者到皇帝庙乡潘牛村,只见一排排农村房屋鳞次栉比,一条条乡间小路平坦整洁,房前屋后井然有序,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一幅宁静美丽、充满活力的乡村画卷在潘牛村徐徐展开。
在村党支部书记贾振奎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村里的现代化花房,看到上千株五颜六色的月季竞相开放。“这种是棒棒糖月季,开花质量高,开花效果好,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贾振奎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来年天气暖和时,不仅会有大量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还会吸引很多的花木采购商。这将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年来,临颍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鼓励支持各乡镇发展特色农业,立足“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总结推广“麦椒芝麻豆套作”“麦烟套种”“麦瓜套种”等高效种植模式,以优质小麦、辣椒、大豆、大蒜、瓜果、蔬菜、烟叶、畜禽等八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其中,全县辣椒种植面积44.3万亩,年交易辣椒12万吨,交易额突破55亿元,带动12万名辣椒产业相关人员就业增收,已成为临颍种植业的第一富民产业;临颍大蒜产量规模稳居全省前三,“临颍大蒜”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皇帝庙乡吴集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临颍县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以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为龙头,小商桥景区、商桥街区、南街村、大李村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出了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初步形成了临颍特色名片。
坚持党建引领。临颍县以发展辣椒等特色产业为主体,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培育陈庄乡贾太石村,瓦店镇刘庄村、杨裴城村,王岗镇水牛宋村等重点村,形成党建引领红色产业经济示范带。
通过发展智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村有37个,超10万元的村有147个,超5万元的村有351个,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临颍县将按照“一都两区”发展定位,强化答卷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抓总抓重抓要,全力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试点、争示范、争荣誉,奋力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以更加出彩的工作业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实践作出新的临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