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源汇区2025年经济工作,关键在于围绕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按照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统筹当前和长远,突出重点和关键,奋力推动源汇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12月29日,源汇区委书记王奇山在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对于2025年的经济工作,源汇区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做到消费、投资精准发力,“三区”建设协同推进,统筹城乡建设、风险防范、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努力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具体就是要聚焦十项重点关键,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十项重点关键是围绕“把政策增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谋深谋实项目。把政策研究透,把项目谋划好,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大盘子”。在抓好新天泽智创园等119个项目基础上,再谋划一批中央预算内、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围绕“稳住基本盘”,持续做强工业,提升经济硬实力。育龙头强带动,延链条聚集群,充分发挥曙光、三剑客等头部企业带动效应,培育更多明星企业、龙头企业。提升医疗器械3个专业园区和智能制造6个专业园区承载力,打造百亿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制造集聚区,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引导现有18家食品企业靠大联强、扩大生产。围绕“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做活城市经济,激活发展强引擎。推动河上街景区和漯湾古镇景区联动发展,巩固核心商业区地位,持续做大豫中南汽贸服务产业园,加快谋划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积极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热点。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高技能后备人才。围绕“以项目带动产业提质转型”,扩大有效投资,筑牢发展硬支撑。推动招商引资再发力、项目建设再提速、服务保障再优化,发挥“六职+全员”招商拉动作用,实行“链长+专班”管理,做大做强产业支撑。用好“四大办”会商、周例会研判等机制,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围绕“壮大综合财力”,抓实财税工作。开展综合治税,提升乡镇(街道)税收保障能力,加大税收征管力度,2025年底各乡镇(街道)要实现财政“自给自足”目标。
围绕“以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城乡融合”,加快城乡发展,做好融合大文章。坚持深度谋划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乡村振兴。谋划老寨里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推动城乡融合加快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源汇。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围绕“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拓空间”,建强载体平台,打造发展主战场。统筹谋划实施“一区三园”建设,提升市场化投融资能力,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享发展”,加强民生保障,增强群众幸福感。兜牢“三保”底线,办好民生实事,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财政监管,全力保基本民生、保工资发放、保基层正常运转,做好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扶贫助困等工作。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动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战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围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全力以赴保安全。着力清“五高”,筑牢安全防线,加强社会面稳控,推动遗留问题化解。
要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提振消费。认真落实“两新”政策,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充分释放消费潜能,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快项目对接争取,加快项目推进实施,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三是提升工业实力。链群产业形成支撑,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壮大骨干企业规模。四是深化招商引资。健全招商机制,推进资源式招商、市场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和节会招商。五是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推动实施河上街文旅城项目,持续提升漯湾古镇景区一期品质,推动商圈改造提升,综合整治各专业市场。六是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更新,严格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七是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增效,建设和美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八是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各级各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源汇实践新局面努力奋斗。”源汇区人民政府区长史一鸣信心满满地说。
王会锋 董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