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月3日 星期

街头又现“打酱油灌醋”
市消费者协会:散装调味品有风险,市民购买需谨慎

■本报记者 郝河庆

“打酱油灌醋嘞……”2024年12月28日上午,在市区人民路东段,散装酱油、醋的叫卖声再现,吸引市民购买的同时,也引发议论。

卖酱油、醋的是周口籍的李大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市民王大爷打酱油。李大妈称,她今年63岁,祖上三辈靠酿造酱油、醋为生。她从小就跟家人学习酿造技术,酿造的酱油、醋在家乡很受欢迎。如今,李大妈跟随儿子来漯河生活。闲暇之余,她重操旧业,用传统工艺酿造酱油、醋,然后在街头销售。

“俺酿造的酱油、醋,不放任何添加剂,就是费时间。”李大姐说,“酱油至少要酿造7个月才能制成,每斤售价10元。”记者在李大妈的三轮车上看到,醋缸上贴有2年、3年的标签,每斤售价分别为10元、13元。

“过去条件差,酱油、醋都是沿街叫卖。现在条件好了,沿街叫卖成了稀罕事儿。”市民王大爷购买了一斤3年的陈醋,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很多经过李大妈摊位的年轻人只是观望,并未购买。记者采访得知,这些年轻人认为虽然散装酱油、醋看上去与超市售卖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们对酿造场所的卫生条件以及食品安全是否达标存有疑惑。不过,现场也有不同的声音。

“现在商店、超市销售的酱油、醋里的食品添加剂太多,还是过去传统工艺酿造的好!”市民张女士在购买酱油时说。

随后,记者联系了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提醒说,酿制酱油、醋需要有严格的程序。购买散装调味品有风险,消费者要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