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勇力
在2024年12月24日召开的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对2024年度我市重点民生实事进行满意度测评。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2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晒出了民生实事成绩单,交出了亮丽的民生答卷。
办实事,为民生加码
2024年,我市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保障和促进民生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全市打通峨眉山路、桃江路等“断头路”20条,新建供热管网25公里,雨污管网工程完成32.98公里,解决了9000户3万余名群众用水安全问题,为全市3491名早班环卫工人和550名公交司机免费提供爱心早餐……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速、为生活添温,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2024年,我市坚持科学决策,在市、县两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中的积极作用,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论证研判,提出了2024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候选事项并提请市人代会票决,最终确定了2024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10件20项,突出抓好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社会救助、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等领域民生工作,最大限度把人民意愿体现到民生实事工作中。
为确保10件重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我市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构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大民生”工作格局。市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列入监督工作计划,通过专题调研、实地视察等形式,切实加强全过程跟踪监督,做到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市政府定期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市长、分管副市长深入一线调研,现场解决问题。各县区和各承办单位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做到目标具体、责任到人,确保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举措实,为幸福提速
民之所呼,我之所应;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市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民生持续改善。
在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工作中,我市建立民生实事全过程监管、市县联督等机制,出台了《漯河市民生实事办理办法》《漯河市民生实事考评办法》《漯河市2024年民生实事考评细则》等,分类编制民生实事工作台账,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工作要求、验收标准等,定期汇总梳理、分析研判、通报督促工作进度,及时发现进展缓慢事项并加强指导推进。深入实地察看项目推进情况,会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市、县两级同向发力、密切协作、攻坚克难,全面提升民生项目建设质效。
——促进更可持续就业。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2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3亿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水平高中全部单体建筑主体完成。全市落实各类学生资助补助1.1778亿元,惠及困难学生16万人次。
——实施健康漯河行动。高水平医院项目积极推进中,土方开挖、桩基工程、地下主体等施工已完成。全市9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对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免费视力筛查36573人;实施免费六龄齿窝沟封闭6125颗。
——加强养老服务和困难群众救助。养老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9000万元。全市低收入人口系统数据录入已达10.3万人,低保标准提高至城市每人每月675元、农村每人每月490元;各类救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加快城市更新。全市完成20条“断头路”打通工程,铺设供热管网25公里、主城区供热管网覆盖率达到75%。
——提升城市排涝能力。雨污管网工程完成32.98公里,天山路、井冈山路、解放路3座泵站和龙江路塔河东支、黑河西支南环路、龙江路泵站、毛寨、李漯路口5处闸门收水能力提升改造全面完成。
——改造城乡供水设施。全市维修改造72处农村老旧供水设施,完成投资816万元。新建改造市区背街小巷供水管网10.1公里,解决9000户3万余名群众用水安全问题。
——提高城乡供电能力。全市完成121个配电台区、82.37公里线路建设,城乡供电质量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丰富群众文旅体育活动。打造千机飞“只有漯河”品牌,每周六和重大节日进行无人机常态化表演;圆满举办“元、春、夏、秋”系列主题灯会;引进“汗血宝马进景区”项目和名马俱乐部;常态化推进“漯河宴”及美食业态延伸发展;成功举办2024年河南省新春乒乓球赛、第11届东亚空手道锦标赛、河南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等17项高水平体育赛事;高标准举办龙舟公开赛、漯河市第一届少儿体育建设技能大赛、漯河市男子周末篮球联赛、漯河市“迎七一”豫南网球邀请赛等10项全民健身赛事。
——建设平安和谐漯河。为全市491名环卫工人和550名公交司机免费提供“爱心早餐”。全市培育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店371家,放心消费单位和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各400家。完成老旧电梯安全评估356台。
2024年,我市在民生各领域精耕细作,诠释责任与担当。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更强,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沙澧大地,绘就沙澧儿女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