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玲玲
1月1日,记者在舞阳县引澧入颍工程泥河生态补水口看到,河水缓缓流淌、波光荡漾,两侧的护坡筑砌整齐、坡度规则,河水与护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目前,引澧入颍工程45公里引水主管道全部铺设完成贯通,已于2024年12月20日实现全线通水。”市水利局引澧入颍工程专班负责人李高峰说。
引澧入颍工程是我市一项重大水资源调配工程,也是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引调水工程,把分配我市的燕山水库0.8亿立方米的水以及澧河丰水期的水引到澧河以北的缺水乡镇和河流。该工程的实施,既为舞阳县和郾城区农村供水提供了优质地表水源,又连通了马拉河、吴公渠及颍河等9条河流,对长期干枯的颍河等河流进行生态补水,再现河道畅通、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
当天,在召陵区老窝镇朱王庄村新修的一座桥旁,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占刚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是一座危桥,河道里堆满了垃圾。现在,河道整修一新,新修的桥梁既美观又方便出行。河道里有了水,村子也变得有灵气了。闲暇时,大家都喜欢到这里走一走。”
记者站在桥头放眼望去,新枯河如同一条玉带在农田中穿流而过。朱王庄村的这一变化,得益于新枯河朱王庄至冷饭村段治理工程的实施。“新枯河是召陵区北部的主要排涝河道之一,境内全长23公里。以前,河道桥涵设计标准低,预留涵管过流面积小,河道淤积严重,洪涝时容易形成壅水,造成农业受损。”市水利局建管科负责人李贺说,新枯河朱王庄至冷饭村段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274万元,主要建设任务为疏浚河道15.92公里,岸坡护砌1.81公里,重建桥梁7座,跨越2个乡镇,惠及10万人口。该项目于2024年5月29日完工后,提高了现有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新枯河朱王庄至冷饭村段治理工程也属于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子项目。
近年来,依托沙河和澧河穿城而过的自然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让全市人民喝上南水北调水、引澧入颍、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水系贯通”四篇文章的总体要求,市水利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谋划了集城乡供水、中小河流治理、引调水、生态水系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涉及两县三区和三个功能区。该工程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被列为全市七项重大民生项目之一。市水利局将其作为头号任务,建专班、订台账、督进度、查质量,全力推进。
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既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推进,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分阶段实施建设。市水利局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及各子项目投融资模式、手续办理、实施条件成熟度等,分年度分期分区域实施。按照计划,2024年该工程重点持续推进引澧入颍工程、临颍县清潩河前卜庄至承差桥段治理工程2个项目,启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水系连通等11个项目,总投资30.77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5.79亿元,并实现引澧入颍主管道通水。
“2024年年底,工程建设已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投资6.11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05.53%。”市水利局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专班负责人王艳玲说,召陵区沙河防洪治理工程和新枯河朱王庄至冷饭村段治理工程、吴公渠大郭闸除险加固等8个国债资金项目均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有效提高了骨干河道除涝能力。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统筹做好水韵沙澧综合提升工程,加快完成引澧入颍配套和后续工程建设,有力推动工程效能发挥;做足‘韵’字文章,围绕‘人、景、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水资源补给、环城水系景观打造、城乡一体化供水等各项工作;统筹谋划水利项目,积极谋划南水北调复线工程、中型引调水工程和灌区建设工程,早日实现让全市人民吃上南水北调水的目标。”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俊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