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 肖)2024年,郾城区农业农村局立足部门职能,健全完善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平安郾城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实现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平安建设工作责任。成立由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三农”工作实际,建立“部门负责、分工协作、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为平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突出平安建设主基调,该局全面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牢固树立“执法重在为民、执法贵在依法、执法服务先行”的理念,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行说理式文书制作。2024年以来,成立行政调解工作组1个,调解农资纠纷30多起,有效避免了群访事件的发生。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业法规政策的知晓率,该局结合重大安全事故案情、案例进行剖析,加强以案释法。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执法人员近2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开办农机驾驶员培训考试班4期,培训人员100余人次。
紧盯关键部位,筑牢农业安全生产防线。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郾城区2024年累计播种农作物115万亩。夏粮生产克服了低温冻害、“干热风”等不利因素影响,小麦亩产590.3公斤,总产21.84万吨,较上年增产1.05万吨;秋粮生产经过全力组织抗旱播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玉米亩产586.16公斤、大豆亩产193.29公斤,总产15.85万吨。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3845万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60万元,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提高。为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支撑,该局围绕“水韵沙澧”工作部署,整合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五虎庙灌区建设、淮河洼地治理、吴公渠治理等项目,全域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水系连通工程,建成田间水系连通沟渠136条、217公里,干、支、斗渠得到了修复。为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效,该局梳理更新权责事项清单127项;出台方案、技术措施等规范性文件18项;58项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法定20天办结时限缩短为即办件,1项缩短为2天办结;审查办理主要农作物种子备案手续498件,审核办理农药、种子、肥料、农机类行政许可事项131件,接受群众电话及现场咨询1000余人次。开展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20家,抽检小麦种子32个批次、肥料29个批次、农药8个批次。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面,该局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7个,年回收处置各类农药包装废弃物10余吨。郾城区常规化肥用量同比减少0.67%,农药用量同比减少21%,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郾城鲜桃、郾城蟠枣、郾城花生)、绿色农产品7个。
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工作,通过实施“基层信息向上收集、部门信息向下共享”的双向预警机制,督促指导行业部门常态化排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现有帮扶政策的延续、优化、调整。强化干部定期入户排查、行业部门常态化监测筛查和集中排查,及时发现脱贫户和一般农户返贫或致贫风险,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目前,郾城区累计监测帮扶713户2225人,消除风险402户1225人,风险消除率55.06%。同时,综合实施产业、就业、金融、消费等帮扶措施,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紧盯“2+1”工作任务(残垣断壁整治、黑臭水体治理、“一宅变多园”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024年以来,共拆除残垣断壁115处,拆改危旧房屋20处,治理黑臭水体137处,清理垃圾堆4.6万多处、1.87万吨,整治村内沟渠321.8公里,建设“一宅变多园”105个,栽种绿化苗木14.15万棵,使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积极推行“专家+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机制,调动种子、农资和植保等专业合作组织共同参与,做到服务指导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有力提升了群众的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了粮食综合产能。特别是2024年夏季以来,针对旱涝急转的极端天气,该局组建50人的农技推广服务队,实地指导农户抢抓雨后有利时机落实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损失。
下一步,郾城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坚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纪律严明到位,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工作优势,为提升平安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