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月16日 星期

年关将至 警惕这些新骗术


记者日前采访发现,随着年关将近,诈骗分子也企图开展年终“收割”,利用群众出行、购物、交友等各类机会精心设计骗局,值得警惕。

——机票“退改签”+“共享屏幕”。近期,罗先生接到电话称他预订的航班取消了。对方表示,可帮助办理改签并支付航班延误赔偿金,但需要他下载相关软件,按提示操作。这一新型“退改签”骗局中,骗子诱导当事人下载软件实现屏幕共享。一番操作下来,罗先生银行卡内的3万多元余额被转走。记者了解到,“共享屏幕”已成为诈骗分子新手段,一旦开启此功能,屏幕上显示的银行卡号、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码等内容都会同步让对方看到。

——假冒政府App+“薅羊毛”。不久前,徐先生通过朋友发来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卫生健康委”App,里面还提供政府工作人员的微信。徐先生添加所谓“卫生健康委领导”微信后,进入“补贴群”,每天可领取几元钱的补贴。当会员领取几十元补贴后,群内又发布一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声称投资即可获高利息。警方调查发现,这款App后台地址在境外,是一款涉诈App,该案诈骗项目涉案金额约50万元。

——盗取语音+好友借钱。北京警方披露的一起案件中,孙女士沉迷某款手游,骗子以“帮你充值游戏点券”为名和她语音聊天,并诱使她提供微信账号、密码。其间,骗子故意询问孙女士是否为该游戏昵称本人,轻松得到语音回复“是我是我”。随后,孙女士的微信好友便接连收到“孙女士”向他们借钱的消息,听到“是我是我”的语音回复后,4个好友相信并转账。

——伪装短信+“安全控件”。年底,不少商家推出积分清零活动,骗子也瞅准“契机”。杨某收到“积分兑换空气炸锅”的提醒短信后,看到短信中的网址与真实网址相似,就打开链接进入“掌上营业厅”页面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值得注意的是,骗子还会引导当事人进入“全国银联信用卡提额专用”页面,下载的所谓安全控件实际上是木马程序。

——冒充租客“杀猪盘”。近日,有骗子找到当事人史某租房。双方达成租赁合同后,骗子自称是某科技公司程序员,与房东讨论金融投资等话题,说自己通过AI算法可以预判股市走向。信以为真的史某主动在对方推荐的网站上申请账号,陆续投入60万元,直到发现平台无法登录才意识到被骗。

——以上门维修为由偷装VOIP设备。有不法人员冒充联通、移动、歌华有线工作人员,上门以维修、网络提速等理由安装VOIP设备。北京市公安局一名反诈民警告诉记者,境外诈骗分子进行远程拨号,经过VOIP设备转换,被害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就是国内的固话号码,大大降低了被害人的防范心理。

——冒充快递员实施“刷单”诈骗。近日,刘女士被假冒的“顺丰快递员”添加好友,并被拉入一个微信群,群内展示各类礼品图片,由刘女士自行挑选。在挑选的礼品送达后,对方便诱导其下载自制的刷单App。App中,客服发布包括为淘宝商家点赞、关注等在内的任务,并声称刘女士完成任务后可通过微信红包获得返利。当刘女士申请提现时,对方以需要支付“救援金”为由,诱使刘女士通过网约车向指定位置运送8.8万元现金。所幸刘女士的行为及时被警方拦截。

反诈民警表示,反诈不是“遭遇战”,而是“持久战”;要增强警惕意识,提防各类新型诈骗手法。

首先,对于陌生好友申请、陌生短信链接要加强防范甄别,避免落入陷阱。其次,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下载陌生App。消费者不要在未经核实的平台上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最后,需要以有效方式强化防诈措施。受访者表示,可通过开启手机银行App的“夜间锁”、支付软件的“夜间保护”功能,减少银行卡盗刷风险。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