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2月9日 星期

为劳动者撑起“安全伞”
——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伤保险工作综述
2024年12月30日,漯河市工伤预防宣传项目暨工伤预防宣传首场进机关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 张腾飞 摄

2024年12月30日,漯河市工伤预防“五进”宣传活动走进新闻大厦。图为医护人员教授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心脏复苏等急救技能。本报记者 张玲玲 摄

2024年12月9日,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组织机械制造、矿山等重点行业的“三类人员”和电气焊工作人员,开展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 袁 野 摄

2025年1月17日,漯河市工伤预防“五进”宣传活动走进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楼工地。本报记者 张玲玲 摄

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调研“先康复后鉴定”试点工作。袁 野 摄

2025年2月6日,漯河市工伤预防“五进”宣传活动走进西城区万达广场。 本报记者 张腾飞 摄

2023年12月9日,我市举办工伤预防实操培训。
袁 野 摄


■本报记者 翟金凤 通讯员 袁 野

社会保障似一架桥梁,一端连着党和政府,一端连着人民群众。

近年来,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紧紧围绕经办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部门职能,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创新工伤保险工作举措,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聚焦重点环节精准发力,以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为目标,持续深入实施工伤预防项目,增强广大劳动者的工伤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织密安全防护网,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市社保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在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一名工作人员心中的服务理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通过精简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受伤劳动者送去温暖与希望。

某公司建筑工人刘某的遭遇令人痛心。2018年10月,在工地作业时,刘某不慎从卡车上掉落,造成多发性骨折和右下肢挤压伤。事故发生后,为了能让刘某尽快得到救治、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并获得合理赔偿,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整理资料、审核医疗费明细。他们严谨细致,确保待遇核算精确无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刘某顺利报销了医疗费用,并拿到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2023年6月6日,刘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停保手续。按照政策规定,公司支付其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后,他还可向工伤保险部门申请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然而,该公司濒临破产重组,无人愿意为刘某办理后续待遇申请业务。无奈之下,刘某的哥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伤保险待遇部求助。

按照常规流程,此类业务应由单位人事部门人员办理,但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没有推诿。他们深知刘某的困境,决定帮他把手续办下来。由于该公司濒临破产重组,人员变动巨大,很多工作人员已经不在岗,寻找相关责任人困难重重。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一次次打电话排查、四处打听消息,终于找到了该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该公司公章已被注销,需要与总公司联系。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没有被困难吓倒,多次拨打总公司电话沟通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为刘某办理了待遇申请手续,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也在最短时间内发放到他手中。拿到补助金的那一刻,刘某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深知,一次工伤意外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通过高效、便民的服务举措为工伤职工排忧解难,让他们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尽快获得应有的补偿,能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温暖,也能让广大劳动者安心工作。

多渠道全方位 共筑工伤预防“防护墙”

“生命重于泰山,工伤重在预防。”

近年来,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在做好工伤待遇保障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努力推动从“事后报销”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守护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幸福。为了让工伤预防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的工伤预防意识,我市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工伤预防宣传,构建起强大的工伤预防宣传网络。

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权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打造工伤预防宣传阵地。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定期发布工伤预防相关信息,普及工伤预防知识;精心制作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工伤预防信息,在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这些信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画面,向广大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普及工伤预防知识,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工伤预防技能。

同时,我市还积极举办线上、线下工伤预防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大家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工伤预防工作的参与热情。通过工伤预防知识竞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工伤预防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学习工伤预防知识和技能。

我市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伤预防“五进”宣传活动。工伤预防宣传团队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工地、学校,举办工伤预防知识讲座。在活动现场,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工伤预防的重要意义、常见工伤事故的类型及预防措施、工伤保险政策等;一线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工作中的工伤预防经验。这些讲座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问,专家和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此外,工伤预防宣传团队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等,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工伤预防宣传氛围,让工伤预防知识随处可见、深入人心。

2024年12月9日,我市依据《河南省矿山、机械制造、铁路运输、铁路建设施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实施方案》,针对机械制造、矿山等重点行业的“三类人员”和电气焊工作人员,组织开展了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安全生产法规、工伤预防技能、应急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结束后,还组织学员进行了考试,确保每个学员都能掌握所学知识。此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工伤预防主体责任,增强了从业者的工伤预防意识与能力,从源头上为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举措,让劳动者的工伤预防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如今,劳动者更加关注自身安全健康,积极学习工伤预防知识和技能;企业也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工作,纷纷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工伤预防是对员工、企业和社会都有益的重要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扎实推进工伤预防工作,采取更多贴近基层、惠及职工的有效措施,打造工伤预防‘漯河模式’,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持续引导单位及职工把‘自我预防’‘我要预防’‘我会预防’变成自主行为。”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相关负责同志说。

开展“先康复后鉴定”试点 成效显著

康复治疗对于工伤职工至关重要。2022年11月,经省人社厅批准,我市成为河南省“先康复后鉴定”试点城市。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市人社局迅速行动,成立试点工作推进专班,深入调研、反复研讨,于2023年9月1日出台了《漯河市工伤职工康复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打破了传统的“先鉴定后康复”模式,让工伤职工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康复治疗,抓住最佳康复时机,最大限度恢复身体机能。

为了让“先康复后鉴定”流程更加清晰、规范,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紧密协作,在《河南省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的基础上,结合漯河实际,制作了《漯河市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明确了详细的申请流程:工伤职工在伤情治疗相对稳定后,前往工伤康复协议机构进行康复评估。经验丰富的工伤康复责任医师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专业评价,对有康复价值的职工,出具包含康复期限、康复方式等内容的康复价值确认结论。随后,经市工伤经办机构审批,职工便可先行入院接受康复治疗,待康复效果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与此同时,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依据相关政策法规,与漯河医专三附院(漯河市康复医院)签订了市工伤保险定点康复机构协议,确定其为工伤保险定点康复机构。双方携手为工伤职工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全力保障他们住院期间的康复权益。2023年9月6日,漯河市职工工伤保险定点康复机构揭牌仪式在漯河医专三附院(漯河市康复医院)举行,标志着我市工伤康复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我市“先康复后鉴定”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有99人次的工伤职工申请并接受了康复治疗,累计报销金额达91.78万元。在“先康复后鉴定”模式的护航下,工伤职工得到了专业、系统的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治疗,他们的身心状态、身体机能和劳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让工伤职工重燃生活希望,更推动了我市工伤康复事业蓬勃发展。

2024年7月25日至26日,河南省社保中心工伤保险专家团来到我市,开展为期两天的工伤保险高质量调研走访工作。专家团深入了解我市工伤保险基本情况、实地考察“先康复后鉴定”试点工作、与相关单位人事部门人员座谈交流、走访职工代表等,全面了解我市工伤保险参保、待遇赔付等实际情况,对我市工伤预防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肯定。

提升效能 完善工伤医疗服务网络

目前,市工伤联网定点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医专三附院(漯河市康复医院)已实现联网结算,工伤职工不用垫付医疗费,直接由工伤保险基金进行联网报销。为了给工伤职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市不断完善工伤医疗服务体系,拟与市中心医院、市骨科医院和舞阳县人民医院签订定点医院协议。目前,已与三家医院的医保联系人等完成了前期系统对接工作。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规范了协议医疗机构的诊治流程,保障工伤职工得到及时、高效的抢救和治疗,还进一步促进了工伤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医院联网建设,按照“全域统一管理、分层次设置、按地域配置、综合与特色互补、百姓放心满意”的原则,严格筛选功能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医疗机构,纳入未来协议医院增开对象名单,不断完善工伤医疗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工伤职工可就近治疗、可选择特色医院治疗、可分区域分层次治疗的目标,构建起一个整体有机、便捷高效的工伤医疗服务体系。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新的一年,市人社局养老保险中心将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擦亮幸福温暖底色,持续强化工伤保险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工伤保险服务质量,倾力发挥好工伤保险保障民生、护航企业、促进发展的作用,为推动全市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

工伤预防宣传小课堂

在日常工作中,工伤事故威胁着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工伤预防宣传小课堂,学习如何有效预防工伤,保护自己和同事的安全。

一、常见工伤类型及案例

机械伤害:在工厂车间,工人操作各类机械设备时,如果操作不当或遇到设备故障,极易发生机械伤害。某工厂工人小张在设备未完全停止运转时,伸手清理机器内部的杂物,结果手臂被卷入机器,造成严重骨折。这起事故警示我们,操作机械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设备运行时严禁清理、维修等危险行为。

高处坠落:建筑行业是高处坠落事故的高发领域。工人小王在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下进行外墙粉刷作业,不慎从脚手架上坠落,身受重伤。此类事故提醒我们,高处作业一定要正确使用安全带、佩戴安全帽等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触电事故:电气维修、电力施工等工作中,触电风险较大。电工小李在维修电路时,未切断电源就进行操作,导致触电身亡。这起悲剧告诉我们,进行电气作业前,必须先切断电源,并做好验电工作,严禁带电作业。

二、工伤预防措施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这是无数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安全准则。大家务必严格遵守,不违规操作、不冒险作业。例如,在操作起重机时,要按照规定的起吊重量和操作流程进行,严禁超载起吊。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是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重要屏障。在工作中,要根据岗位需求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比如,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佩戴专业的焊接面罩,防止强光和飞溅物伤害眼睛。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要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员工在工作前,也要对自己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无异常后再使用。

三、工伤处理流程

及时就医:发生工伤事故后,受伤职工应立即停止工作,第一时间到医院接受救治。确保受伤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少伤害的关键。

报告事故: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受伤职工可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预防,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工伤预防意识,掌握工伤预防知识和技能,远离工伤事故的伤害。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