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媛 崔梦园
精彩2024
2024年,临颍县对标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聚焦“两城一区一家园”奋斗目标、“一都两区”发展定位,以深化“六争促攻坚、勇当排头兵”行动为主线,持续实施“项目为王、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上交出优异答卷。
经济质效实现新提升。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2亿元,同比增长7.2%,居全市第一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居全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24.7亿元,同比增长6.6%。1月至12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亿元、增长7.1%,税收收入24.6亿元、增长57.7%,税占比90.2%,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
“六争”行动取得新战果。持续开展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试点、争示范、争荣誉行动,实施“三个一批”重大项目181个,争取政策性资金19.1亿元、债券资金29亿元,争取试点10个、示范35个、荣誉242个,承办现场会32次,全方位提升了临颍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项目建设积蓄新动能。“六职”招商项目14个、总投资180亿元,带动全县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235亿元,其中5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为100%、75%、100%;“三个五百亿”项目第一批全部投产达效,第二批36个项目开工率100%、投产率72%。
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食品、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稳中有进、进中突破,休闲食品产业链成功申报河南省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铜基新材料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爆点。临颍经开区获批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省级绿色集约节约示范开发区称号。中大恒源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联泰食品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
“三农”工作构筑新优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绩效评估,居全国第九位。5G辣椒种植项目获评全省“万企兴万村”先进典型。引澧入颍实现通水目标。打造“五星”支部集群引领食尚年华“五色”乡村振兴示范带、党建引领红色产业经济带,“五星”支部创建经验在全市推广。
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周漯平高速、新107国道等重大交通项目扎实推进,外环二期全线通车,实现货车绕城通行。坚持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高速出入口周边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改造老旧小区15个,提升背街小巷“颜值”,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有力改善,城市更新取得扎实有效成果。
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大力推进国有投融资公司改革,管理架构压缩至三级,实现人、财、物、项目“四个统管”。国资集团成功获评“AA+”,豫资产投获批“AA”,全县形成“1家AA+、3家AA”的国资信用主体新布局,全省范围县级唯一。城市管理资源整合改革扎实推进,进一步降成本、增效益。“县管校聘”、食堂自营等改革成效显著,经验全省推广。
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省定、市定、县定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获评全国“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县、第一批全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全省“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试点县。
安全稳定取得新成效。问题楼盘化解得力,保交楼、保交房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安全生产持续保持“一杜绝、三下降”,稳居全市前列。
蓄势2025
成绩镌刻奋进荣光。2025年,临颍县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做大培优产业,工业强县要迈出更快步伐。全力做优食品产业集群。聚焦“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方向,持续壮大面制品、烘焙膨化食品、饮料饮品、肉制品、调味品、大健康营养食品6条特色产业链,致力打造以“新质驱动、功能复合、人工智能、产城互融”为内核的百亿级大健康产业新城。全力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加快培育铜基新材料三年行动方案,强力推进百亿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打造中部最具竞争力、影响力的铜基新材料基地。全力做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强化投资支撑,“项目为王”要力促更好成效。要千方百计谋划项目。动态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持续谋划“三个五百亿”重大项目,细化深化、优化完善,提高项目成熟度。以深化“六争”行动为主线,坚持全县“一盘棋”、坚持“项目为王”,举全县之力狠抓项目落地。狠抓“三个一批”,确保批批先进。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完善县级领导分包、“指挥部+工作专班”、联审联批、定期调度等工作机制,建立“五库”管理新模式,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
突出招大引强,招商引资要实现更大突破。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突出抓好“六职”招商、带动全员招商,聚焦全县三大主导产业12条特色产业链,动态优化完善招商图谱,绘制细分领域“两图一表”,深化链式招商、注重科技招商、推动代加工招商、探索资本招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产业政策招商、加快市场化招商,助推招新引优实现新突破。健全重大招商线索信息首报、快速预审、研判考察、专班服务、定期反馈等机制,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成功率。
狠抓科技创新,向“新”而行要积蓄更足动能。育强创新主体。推动营收亿元以上食品企业与中原食品实验室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支持12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铜基产业研究院,建成投用优德集团等企业协同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行科研成果转化“三个三分之一”机制。落实“六可选”政策,大力引育创新型技术人才,建立高质量发展人才智库。
加力提振消费,拉动增长要释放更新活力。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开展“一店一策”改造,培育“小而美”“专而精”特色店铺。发展银发经济,融合发展“养老+”新业态。推动“制造+服务”“产品+服务”融合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加力落实“两新”政策。组织商贸企业抢抓以旧换新政策,围绕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本质安全设备提升、高端先进设备更新等,谋划实施一批设备更新项目。实施交通运输设备绿色转型工程,提高新能源覆盖率。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全力争创全国电子商务领跑县。
统筹建管并重,城市面貌要展现更美变化。坚持规划先行,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更加注重规划纲要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效衔接。抓好路网建设工程。抓好基础设施更新工程。积极谋划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设备更新、城区雨污管网提升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抓好水系连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引澧入颍工程,统筹做好引水、补水、用水工作。聚焦“一眼净、一眼顺、一路畅、物业全覆盖”,抓实抓细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加强小区物业监管,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
放大“三农”优势,乡村振兴要拉升更高标杆。乡村振兴要当示范、走前列。整合提升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小商桥景区、南街村、大李村等沿线关键点位,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镇、村、田一体化建设,实现路网、水网、林网、电网、数网“五网联通”。加快建设5万亩红色产业经济带,实现集体收益、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重点构建“1+4+N”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步伐,实现产业振兴、富民强镇。
紧盯重点领域,深化改革要推出更实举措。深化国资集团改革。对标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市场化转型,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提升整体运营水平。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按照“基础优先、实事求是、抓好试点、分步实施、确保稳定”原则,积极稳妥推动教育“两集中”改革,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培育创建一批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县域产教联合体。积极稳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医疗领域改革,减轻民众就医负担。高效运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开发区改革。
提升服务质效,营商环境要打造更优品牌。实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的重要抓手,线上、线下一体融合推进,提高“一件事”办件量。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推动36个高频事项再压减环节18项以上、材料25项以上。完成县政务大厅智慧化升级改造,推行容缺办理、视频代办、延时预约服务等便民措施。以更大力度持续抓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落实好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督办、办结反馈工作机制,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加快民生改善,普惠群众要共享更多成果。优先发展教育。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13所、幼儿园4所,巩固“县管校聘”改革成果,确保顺利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联动育人机制,全方位守护好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医疗水平。持续实施乡镇卫生院提标工程,巩固“一院一特色”发展成效。探索建立“乡聘村用”机制,优化乡村医生队伍。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抓好就业工作。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善养老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抓好财税融资,综合财力要提供更强保障。持续涵养税源,加快土地出让、盘活闲置资产,强化国有资产、专项债收益征缴。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切实发挥财政评审和审计监督作用,提高本级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项目、非税收入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水平,管好政府“钱袋子”。围绕清“高负债”,统筹调配好置换隐性债务债券、再融资债券等资金,压减债务规模和融资平台数量,确保债务率只降不升。
守牢安全底线,社会大局要确保更稳态势。狠抓安全生产。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41项任务,压实“三管三必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不间断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平安临颍建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牢公共安全底线。
临颍名片
● 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 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 中国数字辣椒之都
● 全国调味品十大产业基地
● 中国食品饮料包装基地
● 中国肉类食品配料产业基地
● 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 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县
● 中国十大木业产业园区
● 全国绿色创新示范园区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 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 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 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 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