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甫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召陵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全力以赴抓项目拼经济、强创新增动能、破难题补短板、防风险惠民生,高质量发展底色更足、成色更好,展现了山河锦绣、处处向新的新时代风采。
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和5.6%,增速全市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9%,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28.6:60.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2%、8.6%、6.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31.9万吨。经济运行“十二个库”经验做法全市推广。召陵区入选县域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全国500强,位列第380名。
创新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3.16亿元,技术合同登记3.59亿元。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金增加到30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1.31亿元,业务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实施研发项目390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超过95%,全市排名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通过率和认定数量全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家,总量较2021年翻一番;科技型企业入库97家,是2021年的3.1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7家,是2021年的2倍;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100家。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实现新突破,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高性能鞋靴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召陵区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誉宠物与中原食品实验室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深入实施“一转带三化”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7.4%;规上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特种鞋靴产业研究院成功入选省级产业研究院,实现全市零的突破;亿博科技建成全区首家省级智能工厂,全市仅2家;新培育省级智能车间3个,历年最多;召陵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2024年全市唯一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的县(区)开发区。
主导产业扩量提质。新培育入库“小升规”工业企业25家,双汇5000万只宰鸡、中央厨房、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项目,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入规。4家倍增工程企业、13家亿元培育企业累计产值增速达到10%以上,欧麦食品、科科生物、森帆工贸等10家高成长性企业产值增速达到20%以上。永光电力成功申报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双汇禽业、中誉动物营养科技、汇享食品3家企业拉动食品产业增加值增长8%;中誉宠物年产值超7亿元,增长66.7%,宠物食品被誉为“河南新特产”。全区食品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宠物经济产值突破15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近40亿元,鞋革制品产业产值近20亿元,电商、跨境电商交易额分别增长8%、16%,电商物流行业税收突破1.1亿元。
项目建设再结硕果。高质量谋划储备“十四五”项目831个,总投资4204.6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560个、占比达到67%,总投资3324亿元、占比达到79%。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项目28个,到位资金10.53亿元,专项债项目过审数量、资金需求额度连续三年全市领先;组卷报批土地988.5亩,供应土地878.53亩,有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全年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136.4亿元。17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进度;双汇第三产业园首期5个项目投产运营,团餐日配送超7万份;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宠物经济专业园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正大超级食品工厂、际华3515军品产业园等项目提速推进;圆满完成平漯周高铁和新107国道项目市定各项工作任务;代表全市首次承办全省第十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活动,有力展示了召陵区项目建设成果。
发展环境更好更优。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在全市率先实行政务服务外包,大厅受理窗口由77个精简至47个,政务服务效能评价、第三方评估和“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排名各县区第一;“有诉即办”办结率100%;创新建立“召陵清廉监督”平台,规范入企执法行为,入企次数减少60%以上;深化“万人助万企”“四项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58个、融资9.35亿元;创新开展电力装备企业“订单贷”,帮助6家企业获得授信额度1.1亿元;落实各类纾困惠企政策,减税降费2.2亿元以上,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鼓劲。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打通“断头路”5条,完成10条城中村排水管网建设和人民路(黑河桥—燕山路段)雨污分流工程。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完成52个,被全市通报表扬。新建热力交换站10座,新增供热面积201.5万平方米。拆除“双违”建筑142处。新建口袋公园2个,新增绿地面积1.8万平方米。创文、城市清洁行动等多项工作全市排名靠前。建成高标准农田29.83万亩,基本农田覆盖率达到86%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2.8万亩以上。全年承办省级农机现场会3次,农机工作被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建成甘薯小镇、5G智慧辣椒产业园,申报“三品一标”产品2个、绿色食品3个,青年镇、召陵镇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增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92个。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发放各类帮扶资金近3800万元,产业帮扶带动2052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户均增收2451元,消除致贫风险82户305人,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统筹涉农资金6.8亿元,建设项目4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新建、续建农村公路17条26公里,持续深化“四小园”建设,新改户厕1134户,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经验做法全市推广。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全年民生领域支出2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9项省定、市定、区定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召陵小学、区直第三幼儿园如期建成投用,改建农村学校4所,整合农村中小学8所;公办园托幼一体化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区中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认证,全市县区唯一;公有化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超过90%,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卫生室医保定点服务全覆盖;“两癌”“两筛”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创建市级爱国卫生文化示范村2个,全市现场会在该区召开。召陵镇、老窝镇敬老院完成升级改造,建成老年助餐点28个,完成适老化改造237户,获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高技能持证人员8694人,被省政府评为首届省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4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89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3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6人,城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连续2年为特困对象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市首创;创新实施“三重保障”,兜牢特困人员救助底线,经验做法全省推广;临时救助人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打造全市首个非遗公园,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3个,青年镇中原农耕文化展示馆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开展剪纸艺术展、非遗进社区、文艺大课堂等文化活动10场、全域性体育赛事活动20场,持续举办西瓜采摘文化节、蜜薯节等农文旅活动,积极打造推广青年镇沉浸式情景剧、鹿港小镇趣味研学、“翟庄村BA篮球赛”、“天桥杯社区足球嘉年华”等文旅体活动品牌;开展“惠民生、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消费7300多万元,群众获得感更足。市定15条砖瓦窑落后生产线全部淘汰拆除,203家企业科学精准减排,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9条黑臭水体试点治理项目全部完成;沙河、汾河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连续6年荣获全市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区,天蓝地绿水清正在成为新常态。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进者。站在新起点,召陵区将以不负重托的使命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加快建设“三区三基地一家园”,谱写现代化召陵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版式/付广亚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召陵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