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宏冰 通讯员 吴增光
行政审判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行政机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2024年,市中级人民法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行政审判答卷:全市法院行政诉讼受案数量连续5年下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行政审判质效居全省第一方阵,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指标体系涉及行政审判的12项指标中,调解率、二审改判发回比、再审改判发回比、超12个月未结案件4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审限内结案率、平均结案时间等8项指标优于合理区间;全年无生效裁判被发回和改判案件。
这一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切实履行行政审判职责,扎实开展“行政审判质效提升年”专项行动,把个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民心民意中办理,办案与治理同抓,监督与支持并重,搭建行政机关与百姓的“连心桥”,当好依法行政的“助推器”,致力于行政争议的源头预防和实质性化解,为我市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尽力担责。
立足本职 以铁的纪律维护公平正义
2024年,全市法院新收行政诉讼案件338件,旧存36件,共计374件,审结344件,结案率为91.98%;新收非诉执行案件298件,旧存1件,共计299件,审结299件,结案率为100%。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新收行政诉讼案件132件,旧存14件,共计146件,审结138件(其中一审54件,二审84件),结案率为94.52%,在已审结的一审案件中,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3件,判决撤销行政行为2件。
畅通立案渠道,加强引导释明。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行政庭与立案庭密切配合,对于疑难复杂的行政争议,行政庭工作人员主动到立案窗口参与接待起诉人工作,确保起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与立案庭工作人员共同做好当事人的释明引导工作,更好地实现行政争议前端化解。
保证案件审理质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守好“最后一道防线”,始终把确保公正、确保案件质量放在优先位置,把情和理融入依法裁判和化解工作中,耐心细致审理好每一起案件,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情。
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坚持“败诉方思维”,进行对话式说理,增强裁判文书的公信力和说服力,提升当事人对司法裁判的认同感。在全省优秀行政裁判文书评比中,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获二等奖。
积极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写好司法审判的“后半篇文章”。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变成浅显易懂的法律知识,做到辨法析理、胜败皆明,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实质化解 寻求行政争议最优解
法官通过多次上门调解,使因争夺停车位大打出手的赵某、崔某诉我市某机关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系列案成功化解,由此引发的4起行政诉讼、2起民事诉讼最终均以撤诉结案,实现一事了、六案结、邻里和。
在审理冯某等19名村民诉某县人民政府继续履行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系列案时,法官急群众之所急,使十多年没有得到安置的村民通过异地安置、弥补实际损失等方式与政府达成调解协议,促成19件案件全部调解结案。
在审理一起因婚姻纠纷引发的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案中,法官专程奔赴当事人住所地武汉进行调解,成功化解该案,以原告撤回一审起诉,上诉人撤回二审上诉结案。
…………
一起起复杂棘手的行政争议的成功化解,是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全体干警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2024年,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牢固树立“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抓手,注重从矛盾根源入手,深入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诉求,耐心解释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审理一案解决一事”,努力减少“一案判多案生”“程序空转”“申诉信访”,从根本上解决行政争议。全年调撤率达到38.46%,在全省排名第一。
凝聚合力 多方联动共绘同心圆
以案促治是司法担当的重要体现。
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过程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致力推动行政争议的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
加强府院联动,凝聚化解行政争议合力。通过召开座谈会、工作会商、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强化法检联动,共促行政争议妥善化解。2023年,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法检联动合力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2024年法检两院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深化“枫桥经验”在漯河的实践,共同化解了荆某信访案、某医院征收补偿案等“老大难”案件。法检两院共同调研、协调会商,出台了《关于加强危险驾驶 交通肇事案件行刑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反向衔接工作机制,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靠前贡献司法智慧,连续十四年发布《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对全市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针对行政审判中发现的行政执法和应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及治理建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黄钫对此作出批示,并就白皮书中涉及行政执法和应诉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就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中级人民法院还组织同堂培训,以学促用。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举办全市首届行政审判、行政复议、行政检察工作同堂培训,通过专题授课的方式共享培训资源,进一步促进形成统一的司法理念。
建强队伍 激发行政审判新动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上下足功夫。
严格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切实加强对“四类案件”的监督管理,确保裁判质量。2024年,全市两级法院领导共带头办理行政诉讼案件62件,调撤率48.39%,充分发挥了“头雁效应”和院领导协调化解优势。
大力提升政治业务素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案例研讨、讲评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全市行政法官业务能力和素质,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人案相适应、满足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政审判队伍。
加强行政条线沟通指导。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积极向上级法院请示,争取精准指导,确保案件办理效果。加强对下监督指导,及时将最高人民法院、省高级人民法院会议精神、领导讲话、典型案例等通过内网下发基层法院,引导全市行政法官形成统一的审判理念和裁判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将牢固树立‘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理念,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府院联动、法检联动,做深做实依法化解、多元化解、实质化解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漯河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晓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