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2月17日 星期

医心向党担使命 护佑健康践初心
2025年市卫生健康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郭嘉琪)2月14日上午,2025年市卫生健康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在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工作成绩,安排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决策部署,拼搏奋进,提效争先,奋力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漯河新篇章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会议传达了副市长宋琰琰对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批示;通报了2025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有关情况;6家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二十一纪检监察组组长朱黎明传达了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并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宋耀生讲话。

会议指出,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聚焦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强化理论武装,精建支部阵地,涵养政治生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聚焦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高水平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市中心医院、市骨科医院通过“三甲”复审(评审),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获全省第一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初步建立管理架构和运营机制,市、县(区)疾控体系改革快速完成,家庭病床、便民就医服务改革全面开展,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均位居全省第一;聚焦“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总方针,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慢性病防治网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免疫规划、死因监测等工作位居全省前列;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开展了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建设、适龄儿童免费视力筛查、老年健康行动等惠民实事,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获批成为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联系点、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营养监测融合试点,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4岁。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的承上启下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准确把握卫生健康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处理好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做优做强与补齐短板、整体推进与试点先行、严控增量与盘活存量、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十强十重”为抓手,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做好全年工作,要以更大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好医学临床研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攻关项目;提升人才引育能力,开展领军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倍增、紧缺人才扩充、基层人才提质行动;提升数智赋能能力,推进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平台项目和数字融通项目建设;提升法治建设能力,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提升本质安全能力,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持续彰显卫生健康工作新担当新作为。

会议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爱卫中心主任于新建主持。市卫生健康委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各县(区)卫生健康委班子成员、办公室主任、党办主任、监察室主任,各功能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主任,各县(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党政负责同志,市民营医院协会负责同志,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会议。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项工作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向优向新的良好态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漯河全民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为现代化幸福之城、健康漯河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争取到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在全国医防融合实践与创新发展会议、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会议、食源性疾病综合防控策略推进会议等国家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获得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各级荣誉百余项。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宋耀生讲话

2025年市卫生健康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召开

会议现场

2024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事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优中向好的态势。在聚焦目标、奋楫笃行中,多项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和历史性突破,以实际行动、亮眼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健康答卷。

聚焦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强根铸魂、永葆本色,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凝心铸魂,加强政治引领。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查三述两报告”等制度,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化。坚持“学习强基”,强化理论武装。组织1590名党员高标准完成党纪学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交流304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85人次,录制专题微视频9期。对接市委宣讲团开展6场次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委党组被评为市“第一议题”学习示范点,市二院成为河南省第一批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单位。坚持“组织塑形”,精建基层阵地。加强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双培育”工程,选配117名“三强”党支部书记,高质量完成172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训。“红色星期五——党建活动日”被评为全市组织工作优秀项目。坚持“作风固本”,涵养政治生态。组织开展好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开展廉政教育60余场次,上廉政党课二十余场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100余场次,通报典型案例80余起,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6项。坚持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一体推进,梳理出关键部门745个、关键岗位1211个、关键环节1215个,提供问题线索34个,彰显了查处违纪违法腐败的决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聚焦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重点项目提速扩容。高水平医院高标准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多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表扬。市疾控中心业务检验楼项目、市三院病房楼升级改造和眼科医院改造项目已竣工,市骨科创伤救治中心(一期)等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部分项目获评河南省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优质结构工程。等级评审递次突破。市中心医院通过“三甲”综合医院复审,市骨科医院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市六院通过三级心血管病医院评审;全市“三甲”医院增加至3家、三级医院增加至9家,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公立医院实现“二甲”全覆盖。内涵建设赋能发展。我市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七,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成绩位居省辖市第二,市中心医院、市骨科医院均居全国三级医院B++档次。完成5家三级医院大型医院巡查工作。专科能力全面加强。新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培育专科6个、河南省县级特色专科3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个,99个市级重点(培育、特色)专科完成建设并实现提质增效。市中心医院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市骨科医院、市中医院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临颍、舞阳均建成胸痛、创伤、卒中三大中心。中医事业传承创新。指导市中医院进入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序列。市中心医院通过省级中药制剂加工重点实验室验收。新建完成18所基层中医馆。新培育399人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57人通过“西学中”培训,培育青苗人才40人。基层网底筑牢夯实。争取到全省“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完善待遇保障政策”先行先试工作和2所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8所乡(镇)卫生院完成薄弱乡(镇)卫生院补短达标工作。新建村卫生室43个(公有产权比达到91.22%),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16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社区医院验收。“赋能乡村振兴 筑牢健康屏障”获全国基层卫生健康优秀创新案例。

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突出资源优化、错位发展。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挂牌成立、班子配备到位,七大资源共享中心加快建设,初步建成规范有序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机制。市中心医院挂牌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中心,各医疗机构加入10个上级专科医联体,与46所省级以上医院建立跨区域专科联盟。疾控体系重塑性改革基本完成。全省较早完成市、县(区)疾控体系改革任务,实现对疾控、监督、公共卫生应急等工作的集中领导和职能强化。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在临颍县、郾城区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选派监督员进驻医疗机构履行传染病防控监督职责。县域医共体改革深入推进。临颍、舞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康良性运转,以人、财、物等统一管理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管理为抓手,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和县域内医疗机构“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服务体系。家庭病床服务改革全面推广。家庭病床服务试点改革全省领先,创新性建设了家庭病床服务信息平台,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上门服务,建床患者医保实际报销比例达85%,患者满意度100%。便民就医服务改革惠民利民。深入实施便民就医“少跑腿”“优流程”“提质量”21项举措,全省率先完成“医学影像云”建设,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为患者节约费用212.9万元。我市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均位居全省第一。

聚焦“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总方针,强化举措、筑牢防线,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哨点医院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13次,全市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同比下降43.26%。临颍县成为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全慢性病防治网络。临颍、舞阳两县人民医院通过河南省县级高血压防治中心评审验收,舞阳县成功创建丙肝防治省级示范区试点。免疫规划、死因监测工作均位居全省第一。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市、县(区)卫生应急小分队组建完毕,完成2024年卫生应急技能进企业活动培训任务,荣获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大比武”先进单位称号。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和用血费用直免工作得到省卫生健康委表扬。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持续加强以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执法,市疾控中心成为省级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标杆单位,临颍县、郾城区成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单位。

聚焦“一老一小”等群体,完善策略、守护民生,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不断优化

健康漯河行动全面落实。高质量承办省“健行河南·科普惠民”志愿服务基层行等活动,荣获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家庭专场河南赛区最佳组织奖。我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4岁(全省78.2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64%(全省30.33%)。托育服务体系多元发展。联合多部门印发《漯河市支持托幼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完成122家幼儿园经营范围变更和召陵区3所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公办试点建设,全市托位数达到9542个(省定目标9000个),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到4.03个。帮助19家托育机构落实享受水、电、气、税等优惠政策。完成34家托育机构等级评定并向社会公示。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老年健康工作成效良好。开展了老年人营养改善、口腔健康、心理关爱、痴呆防治等专项行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比例均达100%。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3家。舞阳县试点打造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的做法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推广。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有力。创新性完成5所市级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建设,得到省疾控局表扬。实施了适龄学生儿童免费视力筛查、六龄齿窝沟封闭等民生实事。临颍县成为河南省免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试点,市三院获评河南省妇幼保健机构中医学术流派及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食品营养健康持续领先。成为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营养监测融合试点,争取到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营养健康监测融合项目、临床营养服务机制研究项目,完成国家预制菜监测委托项目。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保持全省第一。新培育营养指导员108人,市中心医院获批全省营养指导员实践技能培训点。走进双汇集团开展数字标签专题访谈、座谈调研二十余次,上报国家平台意见100条,将企业标准纳入跟踪评价系统。这些经验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等刊物刊发、省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并在全省推广。

本报记者 郭嘉琪 整理

2025年,市卫生健康委将以“六提升”为抓手,巩固支撑,强化保障,推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实现新作为、新跨越。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没有高水平的卫生健康科技,就难以支撑全民健康。要健全完善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机制,系统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把医学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坚持以科研为牵引,实施好11项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开展重大技术、重大疾病机理、重大技术装备等领域攻关。统筹做好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推荐,全力争取省科技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争创2个以上省级平台,力争更多领域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提升人才引育能力。人才是生命线,抓住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就抓住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要实施领军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倍增、紧缺人才扩充、基层人才提质行动。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推动高层次人才招聘常态化。做好临床医学人才需求摸底,推进落实以需定招,今年招聘200名左右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科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临床诊疗水平较高、创新能力突出、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型人才和临床专家、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今年培养30名全科医生转岗和紧缺人才,完成住院医师、助理全科医生、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85人。持续巩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帮扶等计划,今年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招聘9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逐步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现状。各医疗机构要毫不动摇树立“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理念,对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来,还要留得下来,做到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在学科建设、进修培训、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科研资金投入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大力培养扶植,使其脱颖而出,不断积蓄夯基垒土、聚木成林的引才势能,持续优化育苗培优、青蓝相继的育才机制,聚力打造筑巢引凤、近悦远来的留才环境,以全心全意开创人才发展新局面。

提升数智赋能能力。数智技术前景广阔,正加速融进医疗卫生服务的方方面面,成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的推动力之一。对医疗卫生机构而言,积极拥抱数智技术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医务人员而言,数智技术将协助自身更好地抚慰患者、治愈疾病。要对标《河南省“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三年行动方案》,着力强创新、夯底座、拓场景、优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高地,推进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平台项目和数字融通项目建设。要探索行业垂直大模型、专科专病模型和医疗服务模型建设,优先在高血压、用药、儿童疾病分诊等领域孵化专科服务模型。要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电子病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等业务系统整合融通,升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供实时授权查询服务。要与河南省120信息交互平台积极对接,着力推进院前院内急诊急救无缝衔接、一体化管理。

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法治建设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医院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把法治建设融入机关、医疗机构运行发展全过程。要用法律规范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用卫生法律解释卫生服务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处理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纷,使服务方和被服务方都能依法得到公平对待,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要把法治作为制约权力的利剑,用法治有效预防和惩治行业不正之风和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强化医务人员依法行医、规范执业,打造干净担当、清正廉洁的医疗卫生队伍。

提升本质安全能力。当前卫生健康领域传统安全和新兴安全风险交织,安全稳定责任重大。要坚持和完善安全稳定风险研判化解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等级安全生产事故。开展医疗机构安全秩序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切实维护信访稳定,在抗击风险、化解挑战中打破瓶颈、创造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提升干事创业能力。要树牢争先意识。围绕“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目标任务,坚定奋勇争先、出彩添彩的信心决心,发扬逢旗必夺、逢优必创的精神,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坚决态度干好工作。各级各单位要围绕2025年工作要点,各自研究谋划3至5项能够在全省有位次、有影响的亮点工作,并要兑现承诺、年底交账。要增强干事本领。要大兴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广大干部认真钻研上级政策和专业知识,主动加强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趋势、新模式、新业态的学习,努力提升涉深水、渡险滩、闯难关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培养开阔的视野、过硬的看家本领。要坚决克服“慵懒散软”,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重点排查治理长期上班不在岗、在岗不干事、工作被动应付的躺平式干部,直至他们“站起来、干起来”。要提高落实能力。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干部素质和能力的一种体现,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作风的优劣、能力的强弱,都会在抓落实中显现出来。领导干部既要当指挥员也要当战斗员,领着大家抓落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全体干部职工既要对自己分内的工作抓好落实,又要有愿意“多事”“揽事”的意识,凡有利于事业发展的,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做。要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完成时效化,以全链条闭环机制确保工作件件落地、事事见效,以实干实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本报记者 郭嘉琪 整理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杨光摄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