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国霞
2月18日,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财政工作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聚焦重点领域,作出了一系列全面且深入的工作安排,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更大力度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在提振消费方面,我市将争取上级“两新”补助资金,加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用好1000万元市级预算资金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资金升级消费载体,健全社保体系。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坚持“项目为王”,争取和统筹各类资金支持薄弱领域补短板,抓住政策机遇推进专项债券早发快支。
更大力度推动科技产业融合
我市将加力支持中原食品实验室建设,围绕食品领域三大主攻方向构建核心技术池,加快成果转化。深化科技经费分配改革,优化拨付流程,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打造食品创新人才高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孵化更多科技型和“专精特新”企业。实施财税支持政策,发挥专项资金和债券作用,支持三大产业集群“11+8”产业链发展,寻求与省级投资基金对接。
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统筹资金支持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发挥“大财政金融办”作用,保障项目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市级衔接资金投入稳定,提高产业资金比重。支持乡村建设发展,健全投入联动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更大力度支持保障改善民生
在就业方面,落实就业支持政策,支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提升办学质量,落实职业教育拨款制度,支持漯河医专升本。在医疗社保方面,提高多项补助标准,强化基层医疗能力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在文化方面,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在平安建设方面,加强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支持安全生产攻坚行动。
更大力度保障高水平安全
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继续提升清“五高”成效,严格执行化债方案,确保债务风险可控。兜牢兜紧基层“三保”底线,扛牢政治责任,确保不出问题。守住财经纪律底线,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优化监督贯通协调机制。
更大力度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不该开支一律不开支,必要支出从紧安排。强化预算监管,稳妥编制财政“十五五”规划,高效执行收支预算。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统筹,完善现代预算制度,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漯河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